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以军人作风攻坚克难,以代表情怀履职为民,在乡村振兴和为民代言的“双岗”上,奋力书写新时代为民服务答卷。他便是新埭镇姚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曹佳佳。
“兵锋”破局,攻坚乡村蝶变路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曹佳佳骨子里依然烙着军人的勇毅与担当,面对姚浜村发展的关键战役,他始终冲锋在前。
搬迁硬仗显韧性。作为“全国首个整村100%土地流转村”的亲历者,他到村任职恰逢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面对故土难离的村民,他带领班子成员冒雨登门,将心比心算好“经济账”,以情动人化解“乡愁结”,推动村民转变态度,完成搬迁签约。
振兴战场谋新篇。土地腾挪后,他擘画“三个兴村梦”:创新“新相融”党建机制,破解“人户分离”治理难题;以工业思维赋能“千亩方”,打造全市首个粮食产业智慧管理先行区;推动“三丰姜茶”等农产品品牌化,走实“村富”到“共富”之路。
“乡情”心系,微光成炬照心田
基层之“小”,是岗位之微、职责之细;基层之“大”,是使命之重、影响之远。曹佳佳始终认为,在“小岗位”上做实、做好每件小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头等大事。
务实担当惠民生。他主动学习和了解“稻渔共生”项目技术,通过项目引进,推动450亩农田实现租金每亩增收300元。每当种植户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时,他积极联系本地企业、果蔬批发商等,主动帮助解决滞销果蔬。在他眼里,群众事无小事,“一老一小”和弱势群体的走访慰问、推进道路修复等工作更是件件都落实。
情暖桑榆护乡情。在日常走访中,他敏锐捕捉到搬迁老人回村种地无处吃饭休息的问题。巧妙整合居家养老资源,发起“乡情馄饨”暖心活动,每两周安排1次小馄饨,自2021年6月以来每周二成为姚浜老人约定俗成的回村团聚日,一碗小小的馄饨守护住了大大的乡情。
“代表”躬行,民呼我为解难忧
作为市人大代表,曹佳佳将田间地头等当作履职阵地。
脚步丈量察民情。因姚浜村整村整组搬迁,村民分散在不同的安置小区,为有效搜集民情民意,他经常前往不同小区,走访联系村民。在为他们带去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将他们反馈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记录在册。每年的代表手册,他总是写得满满当当,如小区车位设置不合理、“一老一小”场所缺乏、搬迁村民无处办白事……
精准建言解民忧。面对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他积极发声并主动推进。他在市人代会上提出《关于搬迁村集聚小区建设白事场所的建议》,呼吁政策柔性过渡。他关注民生细节,为偏远村落公交优化发声,附议设施农业发展、规范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等议案建议。与新埭镇相关部门及虹桥景苑社区对接协调,推动云栖书院和云栖湾养老驿站相继落地,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