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镇街热搜

从传统渔村到省3A级景区村庄——

看独山港海塘村如何精彩蜕变

■记者 纪晓岚

近日,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嘉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布了2024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其中,我市独山港镇海塘村成功入选。这一荣誉的获得,进一步增加了我市省级3A级景区村庄数量。从昔日的传统渔村到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的文旅打卡地,海塘村以“大海小鲜·富美海塘”为发展轴线,串起“海鲜一条街”“海鲜野米饭”“红农文旅研学”等特色板块,成功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这个新晋的省3A级景区村庄,是如何实现精彩蜕变的?海塘村的蜕变之路蕴含着怎样的发展智慧?在这里,我们不妨共同探究一番。

破局之道:

探索村庄蜕变新模式

“现在走在海鲜街上,路面干净整洁,各个海鲜餐馆门前车辆停放有序,村口牌坊、公交站台、沿街路灯在翻新后都装点出了海洋元素,改造后的海鲜街环境更好了。”在海塘村海鲜一条街上购买水产品的丁大伯对记者说。

海塘村地处东海之滨、背倚独山脚下,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然而,面临着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公共服务配套滞后等发展瓶颈。针对村庄发展动能不足,如何破题?近年来,海塘村党委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向新而行探索村庄发展新模式,依托依山傍水的资源优势,锚定“打造浙北海鲜第一村”的发展目标,按照“做透‘海’文化、激活‘山’文章”的发展思路,精心构建“大海小鲜·富美海塘”特色IP。

经过精心的规划后,海塘村开展村容村貌美化行动,启动“大港小鲜”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等,推动村内完成街面改造、停车场扩建、路灯增设等工程,实现了街区面貌焕然一新。

发展之策:

构建“海鲜+”产业链

“海鲜与春笋、腊肠的巧妙碰撞,让野米饭更有滋味了,没想到野米饭也能玩出新花样!”“看到朋友圈里的这道‘海鲜野米饭’很火,我就带着家人一起来打卡了。”……今年春季,海塘村“吾与山”野米饭营地凭借特色“海鲜野米饭”再次火热“出圈”,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广受市民游客好评的“海鲜野米饭”,是海塘村探索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海塘村以本地海鲜资源为特色,联合街区海鲜店共同开发“特色海鲜野米饭”。为让本地小海鲜充分融入野米饭,海塘村潜心研究、反复试菜,成功推出3款海鲜野米饭,凭借时令海产和独特工艺打造的高品质风味,迅速征服市场。

在深耕野米饭特色经济的同时,海塘村还着力打造“海鲜+”产业生态圈,以海鲜一条街为核心载体,通过升级海鲜产品体系,创新推出“浙里鲜海鲜礼包”,精准对接多元化消费需求。同时,积极引入精品咖啡馆、日式料理等新业态,探索“海鲜+日料”等跨界融合模式,持续拓展产业链价值空间。

文韵之兴:

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

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本地共富工坊出品的手工艺品……今年6月,嘉兴市第二期“青禾集市”暨平湖市渔火蝉鸣·夏宴海塘村晚在海塘村举行。这场文旅融合的新型乡村市集,有效激活了本地产业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

近年来,海塘村持续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一方面,通过打造“独山十味”传统美食、创新研发海鲜野米饭系列产品,生动演绎滨海渔村的乡愁记忆。同时,组织开展“厨艺争霸赛”等美食竞技,以丰富多元的活动,为游客带来文旅消费新体验。另一方面,充分整合独山自然景观与巡检司遗址人文资源,联动周边村镇红色资源,创新推出“红农文旅+海鲜”主题精品线路,着力推动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据统计,去年该村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

2025-08-07 从传统渔村到省3A级景区村庄——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68752.html 1 3 看独山港海塘村如何精彩蜕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