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玉霞 通讯员 李凤超
本报讯 “晒秋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邻里互助、勤俭节约的生动体现……”昨天上午,“秋启新凉日·乡风聚温情”主题活动暨宋韵盐溪·理响“科”堂——“自然里的24个故事”在“宋韵盐溪”社科之家举行,生动展现了“乡风里的节气智慧”。
在节气科普环节,工作人员通过介绍立秋的由来、物候特征及南北习俗,巧妙挖掘本土乡风与节气的关联,让村民深刻体会到“乡风源于生活,藏于时节”的文化内涵。“像立秋‘送扇敬老’的传统,还有‘咬秋’吃西瓜的习俗,都藏着孝亲、互助、分享的门道,这些就是咱要守的‘好乡风’。”港中村居民何娅玲说。
活动现场最热闹的当数包饺子环节。这不仅是简单的体验互动,更上演了一场“家庭示范+邻里互助”的温情剧。港中村村民蒋静华手把手教5岁的黄加壹包饺子,12岁的郑之诺则将刚出锅的热乎饺子送给了附近的环卫工人。“多包几个给邻居,邻里关系会走得更近。”蒋静华说。在一片欢笑声中,美好的乡风如同饺子馅的香气,一点点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活动让社科理论走出书本。“立秋活动不再只是‘过节气’,而是成了涵养文明乡风的载体,让村民真切体会到好乡风就在日常的习俗里、邻里的互动里、家庭的相处里。”广陈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陆丽君说。
今年以来,广陈镇充分发挥“宋韵盐溪”社科之家平台作用,结合“春泥计划”“孟坚课堂”“盐溪学堂”等特色项目,广泛开展“社科夏令营”系列活动,打响“宋韵盐溪·理响‘科’堂”社科品牌。在“盐溪学堂”科技主题暑假班中,孩子们在电子元件认知课上分辨电阻与电容的细微差别;在太阳能手工制作课上见证清洁能源的魔力,让抽象的科技知识化作掌心可感的温度;在“指尖竹韵传匠心 少年巧手承非遗”前港村青少年竹编扇子制作活动中,孩子们在社科志愿者的指导下,从最基础的“压一挑一”技法学起,顺利完成竹编团扇;在曹港村的篮球场上,一场“亲子跳绳,快乐成长”比赛让家长与孩子的身影在绳间默契穿梭,汗水浸湿衣衫,却跳出了健康活力,跳近了亲子距离……
广陈镇将持续深耕“宋韵盐溪·理响‘科’堂”社科品牌,让社科知识既带着科学的严谨,又藏着文化的温度。“社科活动将以更鲜活的形式、更贴心的服务,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陆丽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