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玉霞
本报讯 昨天上午,当湖街道的永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传来阵阵陶笛声。循声走去,20名小朋友正手持彩色陶笛,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神贯注地练习着基本指法。这是平湖市传媒中心旗下红帆船艺术中心特别为社区孩子开设的陶笛艺术课堂。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陶笛已经陪伴人类走过了几千年的时光……”课堂上,孩子们渐渐沉浸在陶笛的奇妙世界里。老师从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陶土捏制的原始乐器讲起,说到如今精细制作的艺术成品,生动地描绘着陶笛的演变历程。无论是远古先民如何发现陶土器物能发出悦耳声响,还是现代工匠如何精心打磨乐器,每一个有趣的细节都让孩子们听得入迷。
“看这里。”在练习阶段,老师转动着陶笛,手指指着陶笛身上的气孔,为孩子们作示范,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每一个孔洞的位置都要经过精确计算,多一分少一分都会影响音色。”老师边讲解边指正孩子们握持陶笛的姿势。从最初的“呼呼”气流声逐步过渡到清晰的音符,老师引导大家掌握吹陶笛时的呼吸技巧。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建立了信心,感受到乐器学习的乐趣。“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陶笛,这么一个小小的乐器原来也能奏响美妙的旋律。”参与永丰社区陶笛艺术课堂的小朋友高雨熙说。
自上个月以来,红帆船艺术中心以公益体验课的形式,已陆续走进当湖街道的东湖社区、滨湖社区、梅兰苑社区等5个社区。近日,在东湖社区的课堂上,孩子们逐渐克服了初学的障碍,能吹奏出简单的歌曲《小星星》。当零散的音符渐渐连缀成熟悉的旋律,教室里响起稚嫩却真诚的笛声时,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孩子们的学习成果不仅展示在课堂上,还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在前几天举办的2025年平湖市“家门口”爱心暑期托管服务结业汇报演出上,参与东湖社区陶笛艺术课堂的小朋友蔡熠宸和居涵菡用娴熟的演奏获得了阵阵掌声。“我和小伙伴一起练习了好多次,就是想把好听的笛声展示给叔叔阿姨们听。”居涵菡说。这次成功的舞台经历,让他们的陶笛技艺得到认可,更在无形中加深了对陶笛艺术的认知。
“我们开设公益体验课,就是想推动音乐艺术的普及化,打破艺术教育的距离感,证明音乐启蒙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红帆船艺术中心负责人沈渊说,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技能学习,更是情感表达和自我发现的起点,成为孩子们一份难忘的暑期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