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5000+N”精准帮扶

平湖“母亲援助工程”托举困境家庭向阳而生

■记者 戴 琰

本报讯 “看着女儿顺利完成中考,我知道,这是无数双手托举着她走过了这段艰难路。”上周五,在市2025年“母亲援助工程”项目推进会上,受援母亲张莉(化名)的发言让现场许多人红了眼眶。去年中考前夕,一场意外导致张莉的女儿高位截瘫。面对沉重打击,正是“母亲援助工程”的温暖关怀,支撑着这位母亲带女儿重新拥抱生活。

变故发生后,张莉辞去工作全心照料女儿,依靠手工活艰难维持生计。最困难的时候,“母亲援助工程”的帮扶力量快速汇聚:妇联工作人员多次上门,送来物资与暖心鼓励;社区干部积极奔走,为她们申请补助、对接医疗资源;更有许多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中考前夕,学校老师主动上门辅导;考试当天,专人协助,确保坐在轮椅上的女孩顺利完成了这场人生的重要考验。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成为了母女俩跨越困境的坚实阶梯。

张莉的故事,是平湖“母亲援助工程”十七年暖心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这项由市妇联与市慈善总会于2009年携手打造的公益品牌,聚焦经济困难、身患重疾、肢体残疾等特殊境遇的母亲群体。它创新构建了“物质帮扶+精神赋能+技能提升”的三维帮扶体系,为困境母亲搭建起通往希望的桥梁。区别于传统救助,“母亲援助工程”推出了“5000+N”精准帮扶机制:5000元基础创业资金为受助母亲点燃希望火种,而个性化的“N”项举措,则根据每位母亲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无论是家政服务培训、电商创业指导,还是医疗资源对接、心理疏导课程,都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截至目前,工程已累计帮扶困难母亲309人次,投入帮扶财物近200万元。

林埭镇徐东村的外来媳妇李岚(化名),也曾深陷生活的重压。天生腿部残疾使她难以外出工作,全家仅靠丈夫打零工维持生活,赡养老人、供养孩子上学的负担几乎把他们压垮。

“母亲援助工程”的到来成了生活的转折点。除资金支持与定期走访关怀外,相关部门针对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授人以渔”的帮扶策略。在镇妇联牵线搭桥下,李岚以家乡广西的热带水果为切入点,从零开启电商创业之路。从参加免费电商培训课程,到学习直播带货技巧;从在家做来料加工积累经验,到开通微商账号试水线上销售,每一步转型都伴随着专业指导与政策扶持。如今,她通过线上渠道将家乡优质水果销往全国,不仅改善了家庭经济情况,更实现了自我价值。“是帮扶政策给了我尝试新事物的底气。现在女儿学有所成,我也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李岚感慨道。

“‘母亲援助工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困境中母亲前行的道路。它不仅是一项扶危济困的民生工程,更是一次爱的传递与力量的赋予——当每一位母亲都能在关爱中重拾力量,无数个家庭的小确幸,终将汇聚成社会和谐的大图景。”市妇联主席何鸣宇说。如今,许多受援母亲生活改善后,主动化身爱心使者,加入志愿者队伍,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在接力中生生不息,形成温暖社会的良性循环。

2025-07-07 平湖“母亲援助工程”托举困境家庭向阳而生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61822.html 1 3 “5000+N”精准帮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