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付良
近日,我市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对外摆经营予以松绑,包括降低准入准营门槛和放宽相关审批条件等,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以灵活开放的外摆经营模式,激活消费市场“新引擎”。
小到一把椅子、一张桌子,大到几顶遮阳伞、几组餐桌,看似简单的外摆组合,实则搭建起人与城市互动的新平台。外摆经营,对商户来说可以招揽更多顾客,有利于拓展经营空间、增加营业收入;对消费者而言,可享受“店外空间”轻松愉悦的体验感。可以说,外摆经营一头连着店主摊贩的生计,一头连着市民群众的日常,不仅可以助力城市升腾烟火气,更能激发城市经济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紧扣“让城市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目标定位,聚焦聚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大对“商业外摆”、户外消费等城市小微经济活动的支持和服务力度。目前,全市共有717个外摆摊位。更值得称道的是,结合地域特色、人文内涵和业态特征,我市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依托“两湖一街区”打造的亲水特色外摆等,让商业外摆摆出了“高颜值”和“高品质”。而这背后,折射的是城市治理的深刻转向,从以往“一刀切”的刚性管控,转向“守住底线、保住通道、带旺人气”的柔性服务,不仅点燃了市井烟火,更在秩序与活力、规范与包容的平衡中,为这座城市文明增添了生动的新注脚。
事实证明,为外摆经营“松绑”,是可以实现多赢的。当然,让“烟火气不呛人”是必须坚守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既要敢松绑,更要拿出具有弹性、柔性的管理方法,在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度上下功夫,引导外摆经营提升质量和品质。此次出台的实施细则从分类入手,分“分散布点、集中设摊、前摊后店”等3个类型,分别从准入门槛、经营业态、时段、区域等方面,既给予了政策放宽,又制定了细分的规范要求,为商户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保障外摆经营的有序开展。
当然,“松绑”不等于“松管理”,而是要在有秩序、有管控的范围内,通过监管和引导逐步实现管理优化升级,为外摆提供更优的配套支持,让商户敢摆、能摆、摆得好。此次出台的实施细则对开展外摆的商户明确提出需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并以“负面清单”有效应对可能产生的卫生、噪声、油烟、阻碍交通等问题。相关部门通过建立巡查机制,运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管,确保外摆经济有烟火气更有“文明味”。
相信,在政策松绑与精细管理的双轮驱动下,商业外摆一定会在平湖越来越红火,我们的城市发展也一定会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