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 琰
本报讯 “真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让我们的骑行之路有了‘家’!”近日,说起新近投入使用的骑行驿站,平湖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员林海娟难掩激动。两个月前,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市长热线,倾诉了平湖缺乏骑行驿站的困扰。如今,9座骑行驿站已在平湖悄然亮相,成为骑行爱好者们休憩交流的温馨港湾。
在这座拥有126名协会会员、超千名骑行爱好者的城市里,骑行早已成为跃动的城市脉搏。但每次长途骑行后,骑友们总面临无处落脚的窘境:口渴时找不到补水点,车辆故障只能蹲在路边抢修。“要是能有个遮风挡雨、分享骑行故事的地方就好了。”正是这个朴素的愿望,促使林海娟按下了市长热线的号码。
电话那头的耐心倾听,仅是温暖回应的开端。当天下午,市交通运输局的回访电话便精准对接,详细询问骑行路线、高频路段及驿站功能需求。更让骑友们惊喜的是,次日,一群特殊的“骑手”出现在骑行路线上——穿运动鞋的工程师、背相机的规划员,他们紧随骑友实地勘察,用脚步丈量出驿站的最优选址。
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筹备,骑行驿站终于落成启用。“这次我们采用与加油站、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共建共享的模式,让公共服务资源发挥出‘1+1>2’的效果,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能快速响应骑友需求。”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9座驿站分布在城市主要道路节点:4座加油站、3处公共服务场所(广陈镇便民服务中心、新仓镇政府传达室、曹桥街道马厩村游客中心),以及明湖、东湖两大景区。其中加油站驿站24小时开放,其余运营至晚间9点,力求全天候满足骑友需求。
驿站内,处处藏着贴心设计:便民中心的传达室增添了工具包,加油站角落开辟出补水区。林海娟第一次走进驿站时,目光触及整齐排列的维修工具包、充电器和直饮设备,眼眶不禁发热:“政府真的把百姓的小事放在了心上,这些驿站让城市更有温度。”
新驿站的投入使用,也收获了骑友们的一致好评:“现在夜骑更安心了,再晚也能找到地方补水修车。驿站解决的不仅是实际需求,更成了大家交流分享的新天地。”
从一通热线诉求到驿站落地开花,政府部门用“民生速度”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这些兼具实用功能与人文关怀的骑行驿站,不仅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骑行爱好者走进平湖,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