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平湖建投

匠心雕琢文脉

让城市记忆“活起来”

“开放式的形态特别亲切,随时都能走进来享受这里的美景。”“这座桥建得特别用心,用材考究,造型精致,还把两岸的景观完美串联起来。”……自东湖鹦鹉洲重新开放以来,这样的赞美声不绝于耳,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新宠”。自今年“五一”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次。

东湖鹦鹉洲的“圈粉”密码藏在细节之中:镜面水池如天然画框,将报本塔飞檐斗拱倒映池水之中,仿似流动的古韵画卷,也成为市民游客镜头里的绝美风景;新建报本桥以稀有金山石为材,天然纹理间凝结岁月厚重质感,建投团队更是从四川寻回“报本桥”老桥金山石条石作“灵魂”,赋予桥梁深沉的宿命联结感;洲南端假山花园里,山石花木间蜿蜒小径通幽,消防设施巧妙隐身景观,安全与美感兼得;修整报本堂,以丰富史料和现代展陈手法,成为市民游客了解报本文化的窗口……每一处细节,无不凝聚着建设者对报本文化的深情回应与精耕细作。

“我们还特意从龙湫桂香公园把报本塔原塔刹‘接回家’,安放在报本塔西侧。”建投集团下属南市发展公司经理袁高峰在介绍时难掩感慨。10多年前,正是由他负责护送原塔刹至龙湫桂香公园;时光兜转,命运的接力棒再次落在他手上,他心中既有重逢故物的温情,也有使命闭环的欣慰。这场跨越十余载的奇妙接送,饱含着建设者守护历史根脉的炽热情感,也让报本塔在新旧交织中更显韵味悠长。

与东湖鹦鹉洲隔水相望的大瀛洲,亦是浸润着人文气韵的精神岛屿。岛上的李叔同纪念馆,是海内外“求索者”追寻其艺术与思想的“朝圣之地”。为提升参观体验,去年建投集团从叔同公园改造入手,以文化为脉精雕空间结构:入口打造“春满月圆”景观,铺陈诗意开篇;保留原有弄珠亭,同时精准复刻原假山并引入雾森系统,使静水浮光成为文化流淌的载体;实施“一树一策”养护,补植20多种杜鹃,赋予四季景观韵律;新增“息翁印藏”打卡点,放大复原李叔同篆刻印章纹样,让艺术可触可感;优化滨水步道,增设休憩节点,展现人文温度……

沙洲之上,改造不易。据史料记载,大瀛洲由淤泥砂砾填湖而成,特殊成因使其地下环境尤为复杂。“地下瓦砾多、土质松软、地下水易涌,‘隐蔽’考验非常多。”项目负责人徐俊杰告诉记者。面对挑战,建投铁军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在反复踏勘、优化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明确施工路径,考虑到园内古树名木众多,还采取拖拉管非开挖工艺,最大限度保护古树名木根系。正是在这般精心呵护下,叔同公园于沙洲之上完成蝶变,成为市民游客争相前往的文化休憩空间。

顺着东湖的人文脉络向城市腹地延伸,建投集团正着手开启南河头传统风貌区建设。依托南河头历史街区文脉积淀,通过滨河绿廊贯通、历史街区活化、公共空间渗透,重塑“水巷-街市-院落”的多维空间,形成“河岸即公园、街巷即展廊”的沉浸式游憩网络。未来,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现代活力的土地,必将在建投集团的精雕细琢下真正“活”起来,成为平湖文脉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鲜活典范。

2025-06-13 让城市记忆“活起来”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57172.html 1 3 匠心雕琢文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