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茹彤 通讯员 李凤超
本报讯 随着“梅雨时间”的开启,我市进入汛期。为应对连续降雨带来的影响,我市系统谋划,全力筑牢汛期安全屏障。
前期,我市各镇街道已对28个农村圩区的水闸、泵站、堤防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圩区正常运行。“今年汛前我市已开展各责任主体汛前自查和抽查水利工程323处,发现安全隐患后第一时间完成整改,确保水利工程不‘带病入汛’。”市水利局水文站(水旱灾害防御站)站长胡静雅说。此外,新建的广陈镇红征圩区已具备应急运行条件。该圩区面积0.24万亩,新建水闸3座、闸站2座,总装机流量3.752m^3/s,渠系排水工程总长1426m。“圩区建成后,大大提高了区域内的防洪排涝能力。”广陈镇农业发展办工作人员张雨露说,该片区主要涉及三红村等区域,以往由于地势低洼,区域内遇到降雨量较大时,农田易受淹,新建圩区后,可以通过闸站将内河水排至外河,减少农田的受淹情况,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我市还对“全球眼”视频监测控制系统和水雨情遥测平台运行情况开展检查,紧盯监测预警环节;加强了防汛物资的储备和管理等行动,多措并举织密我市防汛安全网。
不仅是软硬件的提升,我市还注重强化应急响应能力。近日,在平湖(东湖片区)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上海塘闸站,开展了一场2025年平湖市水旱灾害防御演练,模拟极端天气下,上海塘闸站内河围堰出现缺口、抢险人员不慎溺水等突发险情,检验我市安全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能力。
“6月15日,我市将进入主汛期。提醒广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识,遇到强降雨天气尽量减少外出,注意做好各类防水措施,确保自身安全。”胡静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