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我市海河联运 典型经验全省推荐

■记者 居丹荔 通讯员 王梦圆

本报讯 近日,省委改革办“浙里改”《竞跑者》栏目聚焦我市“发挥‘前海后河’优势,构建现代化海河联运格局”工作,将之作为多式联运领域改革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关注。

近年来,我市立足“前海后河”及浙北地区唯一深水良港优势,针对航运内外联通不畅、陆运成本居高不下等堵点卡点,深入开展海河联运集成改革,构建了智慧、绿色、高效的现代化海河联运发展格局。2024年,全市完成海河联运集装箱吞吐量112万标箱,同比增长15.5%,总量和增速均列全省第一、长三角前列。

为夯实海河联运基础,我市高标准编制了《平湖市(独山港区)海河联运枢纽主干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规划,建立多层级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成了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同时持续完善内外港口布局,整合优化内河码头,同步推进与洋山港、舟山港“三港六联”合作机制建设,打造了“近洋干线+内外贸支线”航线运输模式。在充分发挥海河联运集疏功能优势方面,还打造了“海河+铁路”“海河+公路”等海河联运升级版,重塑海河联运立体网络。

改革的触角贯穿海河联运各个维度。在技术革新方面,我市巧用科技手段,上线了全省首个“海河联运在线”3.0系统,实现物流服务“一次委托、一单到底、全程可视”,通过智慧港口建设,年减少货物损耗12万吨。此外,还通过红外热成像、毫米波雷达等前端感知设备的创新应用,开发了叉河口数字预警系统,同步触发应急指挥中心—执法部门联动处置机制,最大程度保障通航安全。在优化发展生态方面,我市建立了船舶运力扩充梯度奖励机制,实施联运业务综合运营补贴及智能装卸设备升级补助等,推动航运企业发展。同时重点打造了平湖市横塘桥水上综合服务体,在全省率先探索商渔船检验社会化服务,以优质的配套服务为船企、船户提供便利。我市还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合作,在船舶制造等领域强化产学研支撑,打造了完整产业链的特色船舶修造基地。

2025-05-20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51436.html 1 3 我市海河联运 典型经验全省推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