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深一度

“向上求索,平湖一直在路上”

得人才者,得天下。当下,面对科技革命的新趋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人才这一创新第一资源显得更为重要。

平湖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进入浙江的第一站,有着背靠上海、面向大海的“两海”优势,既开放包容,也渴望在这过程中实现新的跨越。如何打响更具辨识度的“平湖挺你”人才生态品牌,打造更优渥的人才发展环境?平湖,已经在路上。

平台建设要“高精尖新”。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如何奏响城市与人才的共鸣乐章,打出平湖知名度?在昨天下午举行的2025年平湖市产业链招商高质量项目签约大会上,一段关于高新区建设的5分钟“自述”给出了答案——要想弄潮破局,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区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今年,我市发布《2025年科创大驱动突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全力打造高新区科创主平台,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科技竞争力。根据规划,我市将调整高新区管理机构及四至范围,优化空间资源配置,重点打造“明湖孵化”“虹霓转化”等科创板块,通过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科创高地。

“经过前期谋划,我们已顺利完成方案制定、工作组筹备等工作,相关重点项目也正‘加码提速’中。”高新区筹建组办公室副主任张蓉说。目前,在这张“新”版图上,明湖国际科创岛一期工程正以惊人的速度拔节生长,明湖科创文化园和国际科技会展中心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明湖科创中心已准入9个科技人才项目,一个全新的科创“强磁场”正在加速构建。

资源供需要“精准匹配”。新时代的人才争夺战,说到底是各地供给能力的较量。今年,我市依旧将“平妈妈”式的服务关怀贯穿人才工作始终,一方面,聚焦企业发展需求,提供涵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困难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环境,全力促进平湖培育一批新企业、发展一批新产业。另一方面,聚焦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重点领域,出台专项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引才主体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强化教育赋能产业人才培养,持续做好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工作,在迭代升级“双元六共”育人模式之际,进一步加强政院校企合作,贯通“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合作机制,以构筑“多向发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纵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产才融合要“同频共振”。如何让初创的科技型企业挺过“低谷期”?如何有效挖掘前瞻性、引领性产业项目,并促进其落地转化?“今年,我市将实施人才创业项目‘拨投结合’政策,建立健全‘补转投’工作机制。”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臻说,通过精准匹配打通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的“任督二脉”,进一步寻找企业与城市发展的契合点。

在建强外层“保护罩”的基础上,每个行业还有着自己特定的人才需求,需要做到精准配对。对此,我市迭代升级“东湖伙伴”2.0版本,通过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工大等高校专家人才的柔性合作,为本地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聚势蓄能,从而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05-16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50649.html 1 3 “向上求索,平湖一直在路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