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陶佳敏
通讯员 陆燕萍 徐冰艳
本报讯 走进独山港镇衙前村,平整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自成风景,盐船河公园墙面上,“诗歌描绘生活,文明点亮乡村”的标语格外醒目。
衙前村地处独山港镇东北部,耕地面积4950亩,户籍人口4039人。曾经,这里房前屋后杂物堆积,线路杂乱如麻。如今,这座以农业为主、老龄人口居多的村庄,已先后荣获浙江省善治示范村、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嘉兴市文明村、嘉兴市生态村等多项荣誉。
从环境短板村到示范样板村,衙前村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党建引领是核心,‘全域秀美’建设是抓手,我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衙前村党委副书记朱仁佳道出关键。
环境是村庄发展的根基。为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衙前村借助独山港镇“治惠富”微信小程序平台,组建由村干部、党员代表构成的考评组,每月开展巡查,并将检查情况实时拍照上传。平台依据垃圾分类的收集率、参与率、正确率,自动进行积分奖惩。村民可用积分兑换日用品,积分靠前的家庭还能获评“最美庭院”“优美庭院示范户”等荣誉。“每月攒的积分能换大米、牙刷和杯子等生活用品,实惠又实用。”村民黄大爷笑着说,积分制让大家既有参与感,又有获得感,如今家家户户都争着为村庄环境出力。
线路整治是衙前村环境提升的另一大亮点。过去,村道两侧电线、网线纵横交错,犹如“蜘蛛网”。衙前村将“飞线治理”列为重点工程,通过套管规整、捆扎固定等方式,让凌乱的飞线变得整齐有序。如今抬头仰望,天空开阔清爽,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村庄颜值也大幅提升。
硬件环境改善的同时,文化内涵的注入同样重要。衙前村深挖“诗歌”文化底蕴,在盐船河两岸打造诗歌主题公园。漫步其间,“诗意人生,从乡村起步”“让诗歌成为生活的阳光”等优美诗句,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诗意氛围浸润下,村民素质逐步提高,“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等身边榜样不断涌现,村民从“要我文明”转变为“我要文明”,文明乡风越发浓厚。
衙前村还盘活闲置资源,将废弃荒地改造成口袋公园,对闲置农具进行创意改造,将其打造成乡村特色景观小品,实现村庄“面子”与“里子”兼具。“环境美了,民心聚了,大家的幸福感也更强了。”朱仁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