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阅读

代际回声波 爱力源代码

————读《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有感

金菊华

宅家整理书架时,一本封面卷边、纸张泛黄的《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从指尖滑落。封面上“修复亲子创伤”的字样忽然映入眼帘,恍惚又见九岁那年——我攥着被撕破的语文书,母亲摔碎的搪瓷缸还在地上打转,她嘶吼着“这点小事都要跟妹妹们吵,明天别上学了”。那本缺了半个封面的书,成了我童年最锋利的玻璃碴。

一、情绪锈锁:童年创伤如何叩响当下的门

书中说“父母的情绪按钮,往往连着童年未愈合的伤口”,这让我突然顿悟。儿子上小学时,回老家玩到不肯回家,我总是会吼:“明天不许写作业!”其实我心里清楚,周末不做完作业,孩子周一根本不敢去学校。原来那时候的我,依然在重复几十年前的暴力循环。曾经外公以家里弟弟、妹妹需要照顾为由,决绝地将上学的母亲拉回家里,母亲将对“上学读书”求而不得的渴望就留在了我那被撕坏的语文封面上。而我则是在借控制补偿曾经的安全缺失,在看似“完美”的场景中束缚自己与孩子。当这些暗线被连点成面时,我突然理解了母亲为何总是用这种方式来管教我这个“老大”,原来我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演绎同一出“求生”的剧本。

二、眼泪星尘:把失控时刻酿成共情蜜糖

书中“情绪诚实”理论重构了我的教育语法。过去儿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崩溃哭泣时,我总会说:“这有什么难的?”然后三两下就帮他搭好。儿子总是重新把积木打乱,想自己再搭,搭不好就闹着要大人帮助,还会耍性子。那个时候我总觉着他把简单的事弄复杂了,会忍不住嫌烦,便开始吼孩子。我想如果换做是现在的我,我会跟孩子说:“妈妈小时候搭砖头城堡塌了,恼火得比你还抓狂呢。”

三、需求共振:从“你应该”到“我需要”的温柔转身

书中“合作型管教”理念如醍醐灌顶。过去孩子把玩具撒满客厅,我会不停地叮嘱、吼叫:“收拾好!”同样,如果是现在,我会说:“妈妈下午需要一小时的安静时间,你能帮助妈妈把玩具整理好放到你的房间吗?”我还引导孩子画了一幅“家务分工图”——他擦桌子,爸爸倒垃圾,而妈妈则在一旁“加油打气”。

四、裂痕生花:在代际褶皱里播种彩虹

合上书页时,儿子正在“嘟嘟”向我发起视频连线申请。急切的“嘟嘟”声,是我十多年来最熟悉又亲切的声音。此刻,我恍惚又看见几十年前那个呆坐在厨房饭桌边的自己——原来我们都在用笨拙的方式,向世界递出求救的手。

重读这本书后,我开始在“晴心”课堂发起“童年信箱”活动。于是有孩子画下这样的场景:妈妈把小猫留在老家,猫生病后去世了,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哭泣。有孩子写下:爸爸、妈妈总以为读书很容易,总是关心我考了几分,而不是问我今天是不是有点累。也有孩子当面找到我说:“妈妈骂我‘真笨’时,我脑子会刺痛,眼泪会自动留下来!”更有孩子送来特别的礼物,橡皮泥组合——叉腰骂人的大人、抹眼泪的小孩……活动正在继续中。

此刻,院子里我种的欧月们正向着阳光摇晃,那些被书页焐热的思绪,终于在代际的土壤里,开出了柔软的花。我轻轻把书放回书架时,找来一张纸,轻轻地写上:“谢谢你,让我重新理解妈妈和自己!”

原来真正的爱,是允许彼此带着伤痕共舞——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看见与被看见中,学会温柔地爱与被爱。

2025-05-13 ————读《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有感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49552.html 1 3 代际回声波 爱力源代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