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付良
6个月大的“毛毛头”也能“上学”了。近日,钟埭街道名瑞华府托育中心“乳儿班”开班,成为我市首家提供小月龄托育服务的普惠性托育机构。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不容忽视的民生刚需,也是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有力支撑。过去几年,我市不断探索“托幼一体化”模式,满足了群众对托育的多元需求。然而,之前的普惠托育服务大多面向2-3岁的幼儿,许多父母在产假结束后面临“无人带娃”的困境。现在,“乳儿班”的推出,将普惠托育服务的范围扩大至6-12月龄的宝宝,不仅回应了小月龄托育服务的民生诉求,让“甜蜜的烦恼”有了新解法,更是升级托育服务、构建生育友好体系的创新实践。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不少家庭往往面临着工作和育儿的两难。许多年轻人在权衡自身发展和养育孩子时常常陷入困境,这不是一个家庭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体系,为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提供更加全面的照护。推出“乳儿班”,以安全、舒适、科学的托育服务,为年轻家庭解决小月龄宝宝照护的难题,是对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动回应。
从“无处可去”到“有地可托”,“乳儿班”的开设,填补了1岁以下宝宝的托育服务缺口,有利于构建生育友好的环境,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要让“乳儿班”走得稳走得远,还需要在“安全放心”“科学养育”等方面做足功课。
毕竟,6-12月龄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为脆弱的时期,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这就对托育机构服务的专业度,包括教养照护能力、安全卫生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再者,托育服务不是简单的“托管”,其中还涉及宝宝的健康、成长和教育问题,托育机构必须在环境布置、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日常监管等方面一丝不苟,为宝宝们提供超越家庭照护水平的精心呵护、早期干预和社交环境,同时切实做好各种风险防控,确保宝宝们安全健康成长。唯此,才能让更多有需求的父母托得放心。
“乳儿班”的出现,创新了托育模式,解锁育儿新未来。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政府和社会应加强监督,确保其运营的安全与规范。同时,要不断加大对普惠托育服务的投入,将更多“毛毛头”纳入服务范围,为更多有需求的家庭托举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