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落点新仓,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便在这里徐徐展开。
作为“新仓经验”的发源地,农业是新仓的立身之本。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越发嘹亮,一个个农文旅项目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着一场田间变革的“大戏”。
最近,双红村党委书记庄雪斌心情有些激动,村里盼望许久的芽菜项目终于动土开工了。双红村是农产品种植大村,一度被认为是新仓“经济作物的百科全书”,但这也侧面反映了村里缺乏拳头农产品的事实。“芽菜项目总占地约30亩,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实现日生产能力120吨的芽苗产品,年产值1.2亿元,生产基地将覆盖培育、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项目建成后,村里也就有了代表性的农产品。”庄雪斌边说边拿出项目图,眼里满是项目建成后的期待。芽菜项目一期将在今年六、七月份完成建设,届时这里将成为华东地区芽菜产品的重要供应商。
为何要发展拳头农产品?庄雪斌表示,通过芽菜项目,不仅能解决村里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品牌的知名度。“我们正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农业项目实现集体受益。”对未来发展,庄雪斌满怀憧憬。在芽菜项目有序推进的同时,村里还计划利用闲置宅基地,鼓励农户开展红薯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以合作的形式,探索一条从一产走向二产的新发展道路。
随着“合作之源·杉水共富”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加快建设,一个个项目如星光点点洒落在新仓各村。位于杉青港村的共富蔬菜岛滋养出农业发展浓浓的新质生产力,现代化的农业设备、无人化的种植形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将新时代农业生产的想象照进现实。“邻居”洁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同样上演着一场“种子革命”,破解了羊肚菌等珍贵食用菌产量低的难题。而不远处的蓝莓共富大棚,则展现出另一种勃勃生机,一颗颗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村民穿梭于簇丛之间采摘,好一幅“乡土沃野春耕图”。
“我们这里有5500多盆蓝莓,在精细种植下蓝莓直径普遍可达30至32毫米,每天可以采摘下100多斤。”蓝莓共富大棚基地主管任雪庭说。作为村里的共富项目,这里的蓝莓大棚采用智能控温、智能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让蓝莓生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稳产高品质。
“目前,片区整体建设进度已完成95%,沿线各项目均已落地开花结果。”新仓镇副镇长施园峰说。项目支撑起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也让“合作之源·杉水共富”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充满发展的朝气与活力。这个曾经以“新仓经验”闻名的乡镇,正用三产融合的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归去来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