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城事

显微镜下的健康密码

■平湖市中医院 吴军杰

近来,许多市民朋友陆续到医院进行体检,这是一个关注自身健康的好时机。然而当体检报告单上肿瘤指标异常时,不少患者会产生担忧和焦虑的情绪。作为一名致力于病理诊断的医生,我将与您分享浙江省常见的几类肿瘤,以及如何运用病理诊断的“火眼金睛”,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希望帮助大家理性看待肿瘤,了解应对策略,减轻心理负担。

一、浙江高发肿瘤,早发现是“救命密码”

在浙江省,胃癌、肺癌、结直肠癌和甲状腺癌等肿瘤发病率较高。这些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通过病理检查,我们能够及时捕捉到它们的蛛丝马迹。

胃癌:浙江地区居民对腌制食品情有独钟,然而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伤害。曾经有一位40多岁的患者,因长期感到胃部不适而前来就诊。通过胃镜活检,我们发现了早期癌变。由于发现及时,他接受了微创手术并恢复了健康。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并减少咸鱼、腌菜等食物的摄入。

甲状腺癌:浙江省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但90%以上为低度恶性的乳头状癌。去年,一位年轻女性在体检中发现了甲状腺结节,经病理确诊为微小癌。术后无需放化疗,她现在已恢复正常生活。超声检查发现结节时不必过度恐慌,但需定期复查。

二、老龄化社会,病理诊断是慢性病的“警报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肿瘤与慢性病常常相伴而生。例如,长期慢性胃炎可能会演变成胃癌,肠息肉也可能恶化成肠癌。我们病理科的工作就是利用活检和细胞学检查,在疾病恶化前按下“暂停键”。曾有一位70岁的肠癌患者因便血前来就诊,肠镜检查显示息肉,病理分析提示局部癌变。由于发现得早,手术切除后至今五年未复发。从息肉发展到癌症通常需要5-10年,因此定期肠镜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三、病理科的“黑科技”:从显微镜到基因检测

现代病理诊断技术不仅局限于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还包括基因检测等先进技术。针对肺癌,我们可以通过分子检测寻找EGFR等基因突变,从而指导靶向药物的选择;对于乳腺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确定是否适合内分泌治疗。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治疗更加精准,副作用更小。去年,一位晚期肺癌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了罕见突变,匹配到了一款新药,其肿瘤显著缩小。病理诊断的个性化解读正在为更多患者打开希望之门。

四、防癌指南: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筛查要趁早:

肺癌:50岁以上吸烟者每年应接受低剂量CT检查。

结直肠癌:建议从45岁起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女性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乳腺超声。

生活习惯改一改:

戒烟限酒,厨房烹饪时注意油烟机的使用。

每天至少食用500克蔬菜,适量增加鱼类和虾类的摄入,减少红肉消费。

每周进行至少三次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快走、跳舞等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重视体检报告:

如果体检报告中提到息肉、慢性炎症或结节等问题,务必遵医嘱定期复查。许多情况下,小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演变为严重的疾病。

作为病理医生,虽然我们不直接面对患者,但我们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参谋。每一份准确的病理报告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肿瘤并不可怕,无知才是真正的危险;早期筛查和诊断是保持健康的基石。让我们一起用知识武装自己,迎接健康的未来。

2025-04-25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46465.html 1 3 显微镜下的健康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