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荣怡婷
通讯员 陈明远
本报讯 眼下,在平湖,一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焕发蓬勃生机,一座座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沿着“千万工程”风景线的建设方向,在万物复苏的春风中拔地而起。
近日,走进新仓镇杉青港村的特冒头未来农场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几名“90后”年轻人正围坐在一起,专注地讨论着最新的乡村运营方案。作为采用全国首个“Farm-to-Table”农场运行模式的基地,特冒头始终立于创新发展潮头,通过“青年+乡村”人才引育机制,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大学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提供低成本场地、政策咨询和资源对接,支持青年团队开发农产品品牌、乡村文旅项目,为广大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在特冒头未来农场的不远处,一家诞生于平湖本土的农业企业——平湖仓蔬农业有限公司也积极顺应时代浪潮,助力青年逐梦前行。“我们基地作为全市‘青年入乡’的站点之一,年轻化程度高,新招募的工作人员大多是‘90后’,主要负责新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运营和农作物种植。”仓蔬农业实践站点负责人赵志浩说。公司自创立之初就锚定青年在乡村创业的底层需求,在政府支持举措的基础上,给予项目和个人定制化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大有可为”的乡村建设大潮。
共富蔬菜岛里沙培芹菜苍翠欲滴,共富大棚中蓝莓、番茄长势喜人,藏匿于乡野里的咖啡馆初具雏形……如今,漫步于新仓镇和美乡村示范片区,一步一景皆诗画,也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目前,片区建设正稳步推进中,我们也将逐步扩大团队规模,并计划结合寒暑假等节点,与高校结对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赵志浩表示。
青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今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中提到,要在就业创业领域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根据规划,2025年,平湖将计划完成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5个,吸引青年入乡150人以上,提供就业(实习岗位)60个以上。立足于产业发展特色,每个实践站点发布了首期就业(实习)岗位清单和年度特色农业技术培训公告,并通过省民生实事系统形成了电子地图。下乡青年可通过手机定位精准找到位置,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站点。
“00后”姑娘陆文远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月,陆文远放弃杭州、宁波等新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乡当起了“新农人”,成为仓蔬农业的一名策划运营师。“在这边学到了不少知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陆文远直言。打造村咖景点、创新辣椒IP品牌、开发农特产品游戏小程序……现在,她每天和一群年纪相仿且怀揣着农事热情的同事一起挖掘现代农业“新玩法”,用年轻人的方式重新定义乡村发展。
“90后”新农人胡耀峰利用全自动数字臂,实现40秒移栽30株种苗;“00后”小伙史晨松将水产养殖基地改造为集野炊、垂钓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文旅融合农庄,实现“营业即爆火”的产业新生态……如今,在金平湖大地上,青年下乡的热潮滚滚而来,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服务,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立足青年发展需求,我们正在研究出台《高质量推进青年下乡的实施方案》,从政策支持、培养模式等方面给予青年更大帮助。”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政策的强力托举,加大对青年人才引育、创富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多措并举形成青年人才“引进—培育—发展—反哺”的良性循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