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林旭东
通讯员 陆冬芬
本报讯 高端新材料是平湖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3+3+3”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借助“背靠上海、面朝大海”的“两海优势”,推动高端新材料产业链向高端、高产能、高附加值延伸,朝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目标不断迈进。今年1至2月,我市高端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14.6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38.1%。
发挥毗邻优势,平湖深入推进独山港石化产业园建设,探索走出毗邻区由产业竞合走向产业融合的实践路径。产业园目前入驻巴斯夫、科莱恩、卫星石化、新凤鸣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正崛起为杭州湾北部重要的高端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
以独山港石化产业园为平台,平湖依托上海石化这一龙头企业优势,以“龙头引龙头”的方式协同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侧重布局PTA产业链和C3产业链,与上海石化的C2产业链实现错位发展。抓好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关联效应,布局上下游产业,借力上海石化发展环保涂料契机,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板块,截至目前实现关联布局企业14家。“产业协同加快项目招引步伐,园区内的凯密特尔、科莱恩、艾迪科等企业都是从上海招引落户。”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独山港石化产业园的新一轮规划中,园区主动为C2、C3产业链高附加值产品项目预留了发展空间,提前谋划两地下一步合作方向。
产业协同推动创新协同。独山港石化产业园重点依托G60科创走廊、深度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面落实两地高企互认,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免审即享,目前园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此外,两地还推进人才同城化,目前园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80%来自上海,80%居住在金山,诠释了“工作在平湖、生活在金山”同城理念。
面朝大海,现代港口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不断赋能高端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平湖已建成深水泊位25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9个,B21/22、B25/26、A5/6等泊位也将在今年完成建设。在去年西卡(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开工仪式上,企业负责人直言独山港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是他们选择落户的重要原因。港口的建设更是与企业的发展同步,随着独山能源三期以及卫星能源三期产能的逐步释放,港口已经成为平湖高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今年我们还将启动A1码头建设,重点配套上海石化液化烃原料运输。”该负责人表示,A1码头的建设将是浙江省内首例成功实施的跨省海域使用权分层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