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王茹彤
通讯员 陆晓平
本报讯 4月8日、9日,浙江省生物肥应用技术现场培训会在我市召开。昨天,来自全省相关市、县(市、区)耕肥(土肥、农技推广)站(中心)相关负责人实地观摩了钟埭街道新群村小麦生物菌剂应用示范基地和林埭镇徐家埭村水肥一体化示范点,感受我市在应用生物肥料、推进科学施肥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
走进钟埭街道新群村小麦生物菌剂应用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返青拔节生长的小麦,植保无人机正在喷施内生菌剂。这片小麦与普通小麦有何不同?跟随农场主张良杰的脚步,可以看到在不同播种时期、不同播种方式、是否喷施内生菌剂的情况下,小麦苗的不同生长情况。张良杰介绍说,基地运用优质高产品种和机械精量条播技术,应用秸秆促腐还田、绿色高效定额施肥、生物菌剂等,实现小麦绿色优质生产,目标产量500公斤每亩。
为何使用内生菌剂的小麦苗叶色更浓绿、根系更发达?“使用内生菌剂能够富集土壤有益微生物,改良土壤结构,有利于毛细根及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免疫诱抗生物迫性,对小麦的生长、产量以及防病虫害等都有积极意义。”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副站长邵建均说,420亩的示范田展现了平湖在使用生物肥应用技术上的示范引领作用,接下来要进一步推广内生菌剂等在全省的应用。
随后,专家学者来到了林埭镇徐家埭村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示范点内番茄苗正在进行内生真菌A20菌剂灌溉。据了解,该示范点引进水肥一体化施肥机、压力补偿滴灌、物联网植株称重、回液检测等智能设备,自主研发番茄椰糠栽培施肥配方,联合开发设施番茄决策施肥模型和滴灌加气施肥技术,研发形成一套成熟的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
作为“浙北粮仓”,我市粮食播种面积43万亩以上、总产19.23万吨,去年小麦最高百亩方亩产551.16公斤,更是刷新了浙江农业之最新纪录。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科学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器械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市创新探索配方肥推广‘四制’模式和水稻全生育期应用‘三新’施肥技术,多途径提升肥料利用率,持续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市农业农村局植保土肥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建强说,今年我市还入选了2025年浙江省土壤健康培育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