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整”出“老糕点”的新味道

■记 者 徐玉霞

通讯员 陈明远

【人物】单依俐

【职业】共富工坊负责人

迎着早晨的阳光,前往离家不远的石全食美共富工坊, 是如今单依俐的每日幸福时刻。开启工作模式后,经过过筛、加馅、蒸糕等一道道工序,一块块玫瑰造型的尺糕就新鲜出炉了,泛着诱人的光泽。

2001年出生的单依俐,自前年从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毕业后,做过公司的出纳,也当过销售。一次回村,偶然了解到村里不少来自市外的游客有伴手礼需求,再加上自小受平湖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尺糕的熏陶,这个土生土长的新仓镇石路村姑娘在去年9月决定回到农村。自此,糯米、红豆这些简单的原料,成为了单伊俐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她的工坊是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铺子,从外面看并不起眼,但每天有不少车辆来到村里,就为了买她家的尺糕。“味道很好,我们特地从上海赶过来买!”排队的顾客连连称赞道。

时间回到去年9月,工坊的运营并不是这般顺利。单依俐笑称当时的自己就像武侠小说里初入江湖的“小白”。“我跟着工坊里的阿姨从零开始学习尺糕的制作。”单依俐说,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像蒸糕时馅料漏出来、脱模时糕点表面的粉散出来这些问题常常发生。她意识到,尺糕要做好,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个爱思考的姑娘便思索解决的对策,开始重视糖和粉的比例、放馅料的深度等一系列操作。

当手艺逐渐成熟,单依俐就开始思考如何把尺糕做得不一样。“老一辈都会做尺糕,反而是现在年轻人了解比较少,那年轻人就是我想要推广的对象。”单依俐说。因此,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成了单依俐尝试的第一步。在网络的助力下,她的客户从本市慢慢拓展到了丽水、台州等地。

正如单依俐摸索到的,传统糕点要跟上时代潮流,才能吸引年轻群体。于是,改变尺糕的外形、口感成了她的第二步尝试。“在传统尺糕中融入现代潮流元素,能更受年轻人的喜欢。”单依俐说。这个想法产生后,工坊里的模具就增加了带有玫瑰花样的、尺糕的颜色开始变得丰富、包装盒上加上了工坊名字和微信二维码......

在单依俐不断的“折腾”中,工坊不仅迎来了新的春天,还带动了村里的阿姨就业。“得空就来这里干活,一天能赚百来块钱!”新仓镇石路村村民胡阿婆边制作尺糕,边乐呵呵地说。

从刚开始少量的顾客,到现在拥有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单依俐一步步摸索尺糕本身和推广方式的创新。“现在每月订单基本都有500单左右,尤其是节假日的时候,我会从凌晨忙到晚上。”单依俐说。

【采访札记】一块尺糕,承载着平湖的老味道。在单依俐的手中,糕点模具可以调整,馅料可以重新配比,但对“手工温度”却始终较真。年轻一代的加入,正让老糕点焕发新生。

2025-04-0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42318.html 1 3 “整”出“老糕点”的新味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