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拧紧农业“节水阀”

■谢付良

近日,平湖市县域农业节水能力被给予五星优秀评价,市水利局获得全国首张“县域农业节水能力评价等级证书”,标志着我市成为全国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标杆示范区。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农业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液。平湖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下游,虽然辖区河网密布,但由于高耗水产业发展等原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平湖农业更是地道的“用水大户”。强化水资源集约利用,推动传统农业向节水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成为一道必答题。

多元化水源利用是创新节水农业的重要路径之一。拧紧农业“节水阀”,实现水尽其用,要紧紧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在节水灌溉上下足功夫,在用水上精打细算。作为全国首个实现农田灌溉地下管道化全覆盖的县市,我市通过积极开展地下管道灌溉方式的研究和推广,将现代农业节水灌溉的高新技术与传统灌溉技术相结合,创新形成的以水稻田精准灌溉体系、退水生态排水沟氮磷拦截为核心的“田—沟—河—圩”节水减排集成技术,实现了稻田退水“零直排”。去年,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第二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其创新经验在全国调度会议上推广。目前,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4,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推动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还需各地推进管护专业化、节水数智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人控”到“智控”,节水不是做减法,而是用科技给农业做加法。目前,我市有65个典型灌区配备了智能设施,“水表+电表”模式实现全域用水实时监控和预警。而创新建立的村级水利服务专业合作社管护组织,更是推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域覆盖,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得到了全面提升完善,逐步形成的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模式,较好地促进了农民从“要我节水”到 “我要节水”的转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用水大户”到“节水标杆”,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工作必将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期待平湖把节水减排增效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全过程,持续探索农业节水新路径,不断拧紧农业“节水阀”, 助力推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农业节水贡献更多更好的“平湖经验”。

2025-04-08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42074.html 1 3 拧紧农业“节水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