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张宇青
通讯员 陈一鸣
本报讯 为激活乡村文化空间活力,丰富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我市近期创新推出“乡村文化空间主理人”项目,聚焦乡村文化空间使用效能,通过引入“乡村文化空间CEO”理念,打造“主理人”运营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林埭镇保丰村国学馆是首批乡村文化空间之一。主理人陆亚华同时也是派驻保丰村的文化特派员,丰富的国学知识和在保丰村多年的扎根,让国学文化在保丰村有了继续发扬的新机会。“我计划联动周边镇村、学校和公益组织,通过历史故事、礼仪实践等,系统性传承国学经典,让青少年从经典中汲取智慧。”陆亚华说,比如在国学馆增设“国学课堂”,将书法、剪纸与传统节日相结合,让文化体验更具趣味性;开设“本土文化”特色课程,融合清溪文化、良渚文化及平湖方言,增强孩子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坚定文化自信。
曹桥街道孔家堰村丁店茶舍,目前正在根据入驻主理人的项目进行改造升级,预计两个月后对外开放。“丁店茶舍边的丁店桥是平湖境内保存至今建造年代最早的石桥,而桥的概念象征着连接和沟通,在艺术疗愈领域被用来描述艺术与心理治疗之间的联系。”丁店茶舍主理人管冬梅说,作为国家一级茶艺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评茶高级技师,她将和另一位拥有认证颂钵疗愈师专业背景的主理人孙丹炜,在保留原有茶文化主题的基础上,结合疗愈和中医手段,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和内容,将丁店茶舍升级为一个多功能的乡村美学疗愈空间。
记者从市文旅体局了解到,首批乡村文化空间主理人共有13位,覆盖全市各镇街道。除保丰村国学馆和孔家堰村丁店茶舍外,还有广陈镇山塘钹子书馆、钟埭街道凌樱阁等特色空间,均立足本土历史文化,提供差异化的文化服务,并将陆续对外开放。
“创新推行乡村文化空间主理人,是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举措,通过‘主理人’运营模式,将全面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开启乡村文化的无限可能。”市文旅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宋红伟表示,我市将继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招募各类空间主理人,全方位盘活乡村文化资源,拓展生动鲜活的乡村文化服务新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