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徐玉霞
通讯员 李凤超 陆晓平
【“耕”新有道】我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数字+设施”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数字化”正成为春耕新时尚。
【一线见闻】昨天下午,在位于农开区(广陈镇)的AIoT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内,6台机械臂同时运作着,将罗莎绿苗精准放入种植槽内。随着自动化轨道的滑动,一株株幼苗被运送至种植区。在这里,农业生产环节装上了“智慧大脑”,数据成为了生产力。
“加速”是园区最鲜明的标签。“在机械臂的助力下,大约40秒就能完成30株苗的移栽,比传统种植效率提高了约75%。”浙江后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胡耀峰说。
各式各样的智能化农业设备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展现出智慧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一旁的种植区,一株株大小均匀的罗莎绿映入眼帘。种植槽下,有着精准配比的营养液。据胡耀峰介绍,自动化苗床还能够根据罗莎绿的生产周期,自动将作物从种植区向前推动,为其提供当下最适合的生长空间和环境。“苗床的研发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流畅和高效。”胡耀峰说。
除此之外,园区还隐藏着一个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黑科技”,那就是浙江后稷自主研发的AIPaaS环控系统。从自然到可控,AIPaaS环控系统是一种探索,它让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出一股新质生产力。如今,这款“智慧大脑”已经涵盖了25亿条农业种植数据,为作物生长提供一套更精细的管理模式。
昨天的最高气温为15℃,记者却在园区内感受到暖意融融,这是AIPaaS环控系统在发挥它的智慧。“你看,这里显示园区的室内温度保持在23℃左右,湿度保持在58%左右。”胡耀峰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这套不受土地、空间和气候条件约束的技术,能够自动判断蔬菜生长状态、提醒采收,实现了从种植到收获的高效化、精准化、智能化。
在这座园区里,罗莎绿正循光向上、拔节生长,实现了一年种植不少于10茬。像AIoT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一样,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智慧农业引领区和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建设等部署要求,全面、梯度培育农业数字工厂。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建成省级数字工厂11家,未来农场1家。
【记者感言】当农业与科技相互融合,新质生产力进入农业基地,农民更省心,生产更高效,春耕也变得更加“时尚”,新一年的希望与喜悦也在田野阡陌间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