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钱澄蓉
通讯员 徐冰艳 张丹燕
本报讯 漫步在独山港镇赵家桥村的乡间小道上,放眼望去,变化尽收眼底——全新整治提升的集镇风貌一新、贯通后的绿道串联千家万户、新建健康娱乐场所人气爆棚、新组合而来的东郁产旅融合示范园正“备战”春日游客旺季……
从2023年起,赵家桥村开始创建省级未来乡村,近日喜讯传来,2024年未来乡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成绩单上,赵家桥村被认定为“优秀等次村”,成为全市同批创建名单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
未来乡村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村民沈保龙对家门前的道路变化感受颇深。他家位于杨家圩自然村落,一条300米长的小路连接着家门与村里的主干道六独公路。以往,这条2.5米宽的小路会车颇为不便,需要双方车辆耐心等待错车。去年,这条小路经过拓宽改造,宽度增至3.5米,使得回家之路变得顺畅了。沈保龙说,如今村里的所有道路都已按照这样的标准建设,每一条村道都成为了村民心中的“顺心路”。
掏出手机,沈保龙点开了小程序“善治宝”,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善治积分加减明细、村内排名,以及他可享受的权益、可参与的村级事务等。沈保龙说,小程序接驳了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能展现全村生产、生活、生态变化,村民只要会用手机,村里的点滴变化尽在“掌握”。
赵家桥村探索的乡村“未来式”,不止于此。自开展未来乡村创建以来,赵家桥村通过党建引领,以切实有力的举措,深入推进九大场景建设。“这些场景围绕‘一老一小’生活所需、村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等,覆盖到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赵家桥村党委书记马伟东说,更为出彩的是,目前村里已创新形成了“航天科普+红色文旅”的农旅融合建设模式。赵家桥村依托航天科普资源优势,开发航天衍生产品,研发“从红船到飞船”党性教育课程,引进东郁项目,打造集观赏、采摘、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郁树临枫·醉红江南”风景线,围绕“水韵赵家桥”的主题,一幅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现代乡貌图缓缓展开。去年,村接待游客5.8万人次,其中接待团队3800多个。
在固定印象里,乡村代表着传统和乡愁,但在独山港,乡村还可以代表未来。“除赵家桥村外,周家圩村、海塘村、穗轮村、衙前村等村也正在推进未来乡村建设。”独山港镇农业农村办乡村振兴工作负责人曾凡茂说,通过赵家桥村的“优秀”实践,将好经验、好做法复制到其他村,发挥乡村振兴片区引领带动作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优化布局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这里的乡村持续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