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宇青
本报讯 一艘满载矿建材料的货船停靠在岸边,起重机挥舞着钢铁臂膀,将货物有条不紊地从船舱经地下管廊转运至企业仓库……昨天上午,平湖内河港区新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码头一派繁忙景象。“这两年公司经营态势持续向好,对原材料需求大幅增加。”码头负责人施华杰满脸欣喜地说,去年,公司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超50万吨,今年力争再创新高。
新路新材料码头的繁忙场景,正是今年我市内河港口业务旺的生动缩影。记者从市港航中心港口生态科获悉,1月份,我市辖区完成内河港口码头吞吐量97.6万吨,同比增长30.2%,实现了新年“开门红”。
内河港口的火热态势,离不开我市水运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我市以各镇街道水运发展实际需求为切入点,通过加快公用码头建设,不断完善内河码头布局,进一步放大港口‘乘数效应’。”市港航中心港口生态科负责人冯权介绍说,目前我市共有运营内河码头39家,泊位数65个,另有5家公用码头在建或即将开建,港口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提升。
为进一步适应船舶大型化和水上运输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也正全力推进内河航道建设。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平湖段的10座碍航桥梁已全部拆除,航道工程于2024年完成交工验收,成功实现“三层96标箱集装箱船舶通达嘉兴港”的目标。此外,依托内外港口发展优势,我市积极优化船舶运力结构。2024年累计新增64T集装箱船舶14艘,集装箱运力突破5000标箱,完成老旧船舶拆解9艘,超额完成“两新”任务目标,实现船舶总吨位和平均吨位“双提升”。
“今年,我们将紧扣长三角主干港建设目标,聚力打造海河联运枢纽示范。”冯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