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阅读

彼此成全,各自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感

屠莉娟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禾苗没有阳光,鸟儿没有翅膀。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最喜欢的书籍是《教育,向美而生》。

《教育,向美而生》一书出自全国著名班主任郑英老师,她是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教育,向美而生》汇集了郑老师的17篇教育随笔,书中除了班级管理的典型案例之外,还自始至终贯穿着“教育向美”的育人理念。郑老师认为,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应当成就教育的美,同时成就于美的教育。郑老师用一如既往睿智优雅的文笔娓娓道来,自然贴切地显露自己的思考,从而使本书成为一线教师提升教育修养的好书。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第一感受并非关于教书育人的收获,而是荡漾在纸面上的文字之美,郑老师的文笔清丽脱俗,语言如涓涓细流,如“仪式感,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看成诗和远方”,又如“最美的教育,莫过于师生同在辽阔的教育沃土上自由成长,彼此成全,各自成为最好的自己,收获着各自的魅力人生”。

郑老师还在书中展现了教育生活之美。每接一个新班,她都会用全班孩子的名字串编成一篇妙趣横生的短文;她带的每一个班都会有班级理念和文化,是一间理想的美的教室;每个节气,她都会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生命的节奏和成长的时序;每个节日,她都会和孩子们带着仪式感去过,让它们成为日历上清晰的一天,打雪仗、纸飞机、竖蛋、成长礼……每一个细节,每一场活动,每一个仪式无不是美的呈现,都给孩子成长路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为他们的青春生活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完这本书,作为教师的我,感受颇丰。正如郑老师所说:“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尤其是她把“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作为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质朴而又鲜活地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教育的美好。从她的这本书中,可以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谛。

真正的教育,不离生活之美。生活中,到处都有美,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样,教育之美也是到处都有的,我们不仅要能发现,还要能创造,能享受。享受教育之美,不仅是教师之幸,更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们教育的理想。

从教27年来,我也一直在追求这样的教育境界,这种理念深深感染着我。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用真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带着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努力为新居民子女提供音乐的滋养,多次送教宝藏小屋、钟溪实验学校、利民小学。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把教育之美践行在教育工作中,努力感受教育的美好。

最后,我想用书中最喜欢的话作为结束语:在时间的流逝中,许多东西会消亡,许多东西会退化,唯有一样东西永恒不老,那就是“美”;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应当成就教育的美。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2025-02-24 ——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感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31113.html 1 3 彼此成全,各自成为更好的自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