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7版:平湖两会特别报道

赋能乡村振兴 激活发展动力

【看点】

每周二晚上,林埭镇保丰村“文化礼堂”的学习氛围总是非常浓厚,村民们在一起参加公益书法班的学习。通过老师的篆书教学,学员从一开始的握笔画圈到去年11月初可以拿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展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对书法艺术的感受能力。

林埭成校以龙乡书苑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管理,目前学员有30人,为来自全镇各村社区的农民群众。“青蓝夜校”为全镇居民搭建起结识同好与社交互动的平台,成为乡下一种新潮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普惠共享”,实施并赋能“优学平湖”。

【盘点】

为更好地满足本地区农民的学习需求,我市“青蓝夜校”在项目开发与推进中,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通过社区教育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深入农村的方式,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农民的口味。

我市各镇街道成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如:独山港成校通过“你点单—我买单”的服务模式,开设了学历教育、广场舞、八段锦、中式面点等课程,深受农民欢迎。广陈成校则开设了乒乓球、龙舟、棒垒球、太极拳等兴趣爱好类课程,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新仓成校根据新仓镇的产业特点,开设了服装设计、机械操作、电子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农民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满足了农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曹桥成校以“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多项百姓喜闻乐见的课程,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

“我感到这是一项实用技术,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很有帮助。授课老师也十分专业,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员朱春华在参加了“青蓝夜校”的汽车修理培训课程后收获颇丰。“青蓝夜校”赋能乡村“教育共富”的实践,通过精准的需求导向、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与服务形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与特色文化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技能水平和收入水平,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未来,我市将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扩大优质“夜校”服务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活力。

2025-02-20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29961.html 1 3 赋能乡村振兴 激活发展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