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6版:平湖两会特别报道

“不一样了!”这是我们在农开区采访时,这块土地带给我们的最纯朴印象。这里的不一样,不仅是现代化的设施大棚、成片成片的农田,也不是普通农民到职业农民的转型,更不是农民作业场景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穿着皮鞋去种地”的变化。这里的不一样,是农开区塑造了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农开区不负市委、市政府所托,全力打造的“广陈模式”。

探访新模式,我们看到了创新突破的劲头。农开区“从无到有”,与广陈镇合署办公。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农开区自带着创新的基因。这几年,农开区将这股创新突破的劲头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农产品种植的前提下,农开区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做足做活“农头工尾”文章,越来越多的“农业菜”放到了“工业锅”里炒,甚至还引发了“旅游热”。做强农业,却不止于农业。今日的农开区“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迈开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步子。这样的步子,正越迈越大。

探访新模式,我们看到了抱团发展的实践。自农开区2017年成立以来,众多高质量农业项目落地生根、喜结硕果。看似一个个独立的农业项目落户,却在无形中“串点成线”,组成了一条条产业链。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农业种植吃下了定心丸,一环扣一环的种植,让农业生产有了更多“不愁卖”的底气。产业链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抱团发展模式。农开区的抱团发展,还体现在农业产业“反哺”,通过农业龙头企业与地方村集体合作,建设运营一个个共富大棚,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双增收。抱团发展,这不仅是发展模式,更是发展智慧。在农开区,抱团发展实践正遍地开花。

探访新模式,我们看到了长期主义者的坚定。“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做难而正确的事”,这是我们采访农开区领导时,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像很多果树需要多年栽培才能迎来丰收时刻,农业并非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农开区干部自然懂得这个道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久久为功的毅力,从建设农创中心为农业项目提供成长平台,到坚定不移招引“高精尖”项目,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一个新的农开区正在缓缓展开。

土地不负播种人。经过多年的耕耘,农开区大地万象更新、风光旖旎。新模式,孕育着新希望,也催生着新使命。站在新起点上,唯有继续保持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在培育壮大农业新质动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件难而正确的事上奋斗不停、耕耘不止,才能续写农开区“从有到优”的新故事。

2025-02-1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29542.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