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一年四季一路追寻着花期,过着游牧般的生活,陪伴他们的则是成群的蜜蜂。哪儿有鲜花盛开,哪儿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追花人”——职业养蜂人。
在平湖,市人大代表蒋云飞是屈指可数的“追花人”,被称为“蜂王”的他,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坚守着对养蜂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同时立足代表履职岗位,积极致力推动养蜂行业的发展,守护这份“甜蜜事业”。
在大多数人看来,养蜂人从事的是一项甜蜜的事业,追逐花季,收获琼浆。逐“花”而居听起来充满诗情画意,但其中辛苦只有养蜂人自己知道。
“如果不是因为从小喜欢蜜蜂,加上家族传承的责任,要想坚持下来真的很难。”蒋云飞说,因为父亲是养蜂人,自高中毕业,他就开始跟着父亲走南闯北。今年45岁的蒋云飞,接触养蜂这一事业已近30年。
平湖的养蜂历史悠久,是我国浆蜂的起源地。本地不少蜂农们都采用放养、散养的方式养殖,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如何打开产品销量,是老一辈养蜂人的短板。“我们能把它养好,但是卖货我们没那么擅长”,不少蜂农向蒋云飞吐苦水。
“养蜂是个小众行业,要想发展起来必须抱团取暖。”
为提高蜂农的抗风险能力,蒋云飞带头组织成立平湖蜂产品行业协会,成立平湖市云飞蜜蜂授粉专业合作社,实行基地化养蜂,免费为蜂农们提供与蜜蜂授粉相关的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针对“销售难”问题,积极推进蜂产品品牌营销工作,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带动蜜蜂授粉和设施农业的紧密融合。
“没加入合作社之前,我养了十几年蜂,但产量很难突破,销路时好时坏,遇到了很多困难,现在每年的收入已经开始稳步上升了,生活也有了更多盼头!”合作社成员老张笑着说。
“你就是著名的全国人大代表张莉吧!”2024年4月14日,让蒋云飞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直在网上关注的“名人”竟然来到了自己的养蜂基地。
原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也同样关注到了蒋云飞的“耐高温免维护”大棚蜜蜂授粉新模式。
两位共同致力于养蜂产业发展的人大代表一见如故,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和发展蜂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小蜜蜂”与“大产业”融合发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同时,两人还就如何立足代表岗位,积极为养蜂行业“鼓与呼”,共同谋划。
自2022年当选平湖市人大代表以来,蒋云飞专门走访了全市14家大大小小的养蜂户,收集蜂农的问题和建议。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大对于养蜂产业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合理设立并规范管理自产自销农产品销售点的建议》等建议,推动政府加大对养蜂产业的重视和扶持,全市现有蜂场设施得到改造提升。
“把一线的期盼和声音传递给党和政府,不管是在最基层还是最顶端,我们都会共同努力!”张莉临走的时候握着蒋云飞的手郑重地说。
“我是人大代表,就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带领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蒋云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近年来,平湖的蜜源不断减少,单靠蜂产品的收入难以实现创收,蜂农的积极性也在逐渐减退,加上人口老龄化原因,传承后继无人也成了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力量!养蜂产业只有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为此,蒋云飞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形成授粉蜂群销售、租借蜜蜂授粉、蜂产品出售三方面的多结构养殖体系,推动蜂农、种植户、技术专家三方高度聚合的“空中农业”新模式,大力推广发展蜜蜂授粉跨区域协助工作。同时,他还建立了蜜蜂研学基地,增强孩子们对蜜蜂的认知和喜爱。目前,合作社授粉蜂群已覆盖到上海大部分地区以及省内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年均输出标准化授粉蜂群5000多群,出售的蜜蜂价格在每箱300元到500元不等,仅靠授粉蜂群,合作社便能达到160万元的年销售额,每位蜂农每年至少能增收2万多元。
蒋云飞就像他养殖的蜜蜂一样,用汗水和希望带领其他蜂农共同浇筑着致富梦。“我要将这份甜蜜事业进行到底!”蒋云飞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