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专版

以为民初心守护公平正义

——记市法院新仓法庭副庭长马德志

马德志,市法院新仓法庭副庭长。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诉讼法学硕士,2014年进入市法院工作,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为全省法院综合调研人才库成员、嘉兴法院首批优秀青年后备人才。

“一个人的成长就像一棵树,要坚定地向下扎根,然后茁壮地向上生长。”对于马德志而言,十多年审判生涯,就如树木生长一般,有坎坷与压力,也有成长与收获。在深扎根、经风雨、勤修剪、向阳光中,他书写着一名基层法官的成长故事。

多一些聆听与耐心

2014年,马德志进入市法院工作,而后便开始了他十多年的基层人民法庭履职生涯。

基层人民法庭离老百姓更近,更要以“如我在诉”的理念为人民群众定分止争。在马德志看来,“定分”重在“止争”,基层纠纷虽然通常是一些小事引发,但若找不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不仅不能化解,反而容易使矛盾升级。

“法官要学会当一名倾听者,以‘向下’的姿态扎根基层、了解基层、融入基层。”多去聆听和感受,这是马德志的办案心得。接到一个新的案子,他总是先去倾听,然后逐步开展劝解、实地走访、观察思考、再调解、再动员等工作。

倾听,首先是听争议当事人面对面的“直抒胸臆”,在当事人观点主张的博弈对抗中展示多元利益、价值的对立,引导当事人理性调整诉讼预期;其次是在调解过程中耐心细致地直接倾听,观察、感受,回溯、把握当事人的初始意思表示,在直接对话、交流中发现案件线索、调查事实,为调停、疏导奠定基础。而后,再一步步推进明确案件争点,回应矛盾纠纷。

2024年,马德志所办案件调撤率为79.8%,服判息诉率97.5%,大部分的纠纷都在调解中有效化解。

多一些总结与思考

“小马哥,调研文章怎么写啊?”“小马哥,你指导指导我的学术论文呗。”说起马德志,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是:调研的“行家里手”。

在立足岗位履职办案的同时,马德志也在不断总结与思考,努力在办案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还是案例撰写,他都潜心钻研、兢兢业业。也正是因为出色的调研能力,他成为了全省法院综合调研人才库的成员。

但是人民法庭本就案多人少,工作琐碎冗杂,想把审判与调研都做得出色,无疑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埋首于桌边案头、躬身于字里行间,对于马德志而言,挑灯夜战是常事。

笔耕不辍换来的是丰硕成果,其撰写的《从规则到规范:民事裁判推理走向现代化的可行进路》《防卫压力下裁判说理如何走出程式化窠臼——以中基层法院惜墨如金的说理实然为语境》《开启裁判之门的备用钥匙:论民商事审判中的事实出发型类案参照》论文分别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讨论会优秀奖和全省法院学术论文讨论会一、二等奖,另有多篇文章在省、市法院学术研究平台获一、二等奖奖项,还就乡村振兴、全域数字法院、司法救助等主题撰写多篇省级调研课题文章。

多一些担当与守护

羽绒服加工是平湖重要的特色产业,市场规模大、就业人员多,涉及羽绒服加工的羽绒原材料质量、加工工艺标准、工人工资支付、瑕疵尾货盘活清理等矛盾纠纷多发、易发,此外跨省、市区域的外发加工、直播带货类加工合同纠纷亦常见频发。2023年以来,新仓法庭负责集中管辖平湖市域范围内的各类承揽、加工案件,在推动审判专业化的同时加强承揽加工类案件分类治理。

作为新仓法庭副庭长,马德志带头办理羽绒服加工案件,在依法公正化解当事人矛盾纠纷、提高承揽加工合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助力优化羽绒服行业营商环境、实现地方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奋进。

案件审理过程中,他坚定捍卫契约精神,通过司法裁判坚决打击羽绒以次充好的不诚信行为,维护市场环境;他积极维护合同有效性,努力推动合同继续履行,接续受到纠纷破坏的上下游履行行为;他借助技术咨询官客观还原、认定琐碎加工交易细节的真实价值;他加强部门联动与实地勘查、走访,全力整合、盘活瑕疵半成品或尾货的市场价值,提升经济效益,避免资源浪费。

2024年,他审结的羽绒服加工案件占辖区全部羽绒服加工诉讼案件数的63.2%。在兼顾事理、法理、情理、文理的判断与说理中,让司法审判既有权威又有温度,矛盾纠纷焕然冰释。

回顾多年来的审判工作,有成绩、有振奋、有遗憾,更有对法治的憧憬与期许。面对未来,马德志表示,将继续坚守初心,立足司法审判岗位,仰望公平正义星空,努力将“定分止争”这份事业做实、做细、做优。

2025-02-12 ——记市法院新仓法庭副庭长马德志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27744.html 1 3 以为民初心守护公平正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