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240公斤、矮脚青2400公斤、青甘蓝3500公斤……每天上午9时许,来自平湖龙磬实业有限公司的订单都会准时发到中华村“农产品初加工”共富工坊,再由工坊负责人沈伦芳将任务下派到各个“蔬菜小组”。
记者来到工坊时,“青菜小组”的范金珠刚收到300公斤的鲜切任务,正与同伴忙碌地工作着。“毛菜变净菜,主打一个‘细致’,像叶片上有虫咬的孔、烂黄的残叶都要扒掉。”范金珠说,只见她一手拿着菜刀,一手握住青菜,娴熟地去叶、砍菜,忙得不亦乐乎。在她身后,青甘蓝、辣椒、番茄等新鲜蔬菜堆满车间,等待加工完毕后装箱冷藏,发往上海等地的餐饮企业和大型商超。
2023年9月,中华村“农产品初加工”共富工坊正式运营。一年多来,小小的工坊成为拉动当地农业发展、农户增收的“火车头”和新引擎。从一开始只有零星几名员工,到现在吸纳了本村及周边4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最高可达6000多元。最令人欣喜的是,截至2024年底,该工坊产值已突破130万元,“小工坊”释放共同富裕“大能量”。
村强就是为了民富。“家门口”的共富工坊,让村民做着更顺手的事、赚着更方便的钱。这几年,中华村已建成来料加工式、产业赋能式等4个“共富工坊”,村民过上了眼里有风景、口袋里有“钱景”的好日子。
强村富民没有休止符,中华村的为民之心也不止于此。“今年,我们联合全镇8个村,共同推出‘一村一品’农产品礼盒,希望以此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谢微叶说。石路村的糕点、双红村的大米、三叉河村的小茄子、秦沙村的巧克力豆……礼盒包含了各村特色产品,将于不久后正式上线推广。
创新形式、抱团发展,从中华村富民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新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不懈追求。近年来,新仓紧紧围绕“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发展目标,通过打造一批共富体,推动农民多元致富。
“2024年,我们以稻米、花卉、蔬菜、食用菌为产业主体,规划692亩土地打造共富矩阵,持续推进共富大棚、共富冷库、共富工坊等N个共富项目建设。”施园峰说。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进优质项目、拓宽销售渠道等,让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也使得更多岗位涌向村民。数据显示,2024年,新仓新增共富工坊4家,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实现月均增收2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