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深一度

做优“项目”增量,赋能高质量发展

驾车行驶在平廊公路,临近浙沪交界处,两幢黑灰相间的建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里就是新仓2024年重点共富项目——中华村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中心。

短短一年光景,原本临时的秸秆堆放场,摇身一变成了共富“香饽饽”,这让中华村党委书记谢微叶欣慰不已。“有了这个项目,就可以将稻麦秸秆、园林绿枝等再利用,制成生物质燃料,年产量达3万吨,既变废为宝,助力绿色发展,也能强村富民,完善产业链。”谢微叶说。

作为“新仓经验”发源地,近年来,新仓不断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将“合作”理念融入乡村振兴,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及传统优势,打造出一批能够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好项目。

以农资再生利用中心为例,该项目由新仓8个村共同投资成立的芦川兴农强村公司与第三方合资建立运营公司,主要通过秸秆深加工后卖给热电厂实现收益。掰着手指头,谢微叶算了一笔账——项目采用“村级保底收益+效益分红”模式,每年按经营情况分红到各村,盈利较好时,还将提取一定收益作为低收入帮扶专项资金。“由中华村来建设施用房,还能得到10%的固定租金收益,保守估计每年稳定增加80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谢微叶表示。同时,该农资再生利用中心还面向周边农户和低收入群众等提供20余个共富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村里有土地、企业有项目,双方合作一拍即合。如今,在新仓,不少村书记与谢微叶一样,逐渐尝到了项目建设的“甜头”。“这几年,杉青港村稳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村庄迎来‘大变身’。去年,我们投入近2100万元用于片区建设、共富大棚打造等,经过一年多时间,各大项目迎来新进展。”细数朱军手中的“项目清单”:投资880万元建设农业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可以实现6%至8%的年化收益;投资980万元用于蓝莓大棚建设,每年到手8.5%的收益,多元产业种出“甜蜜”致富路;投资710万元建设水栈项目,在获取8%租金收益的同时,还能拿到每年不低于20万元的保底分红……对于即将“开花结果”的项目,朱军早已熟记于心,一连串数据清晰地描绘出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擘画了共同富裕的“新仓样板”。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战斗”,“合作”一词是“新仓经验”的精华所在,也是新仓在推进项目建设中的制胜法宝。近年来,新仓立足当地产业特色,不断优化发展布局,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收益共惠的抱团发展,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强村之势星火燎原。2024年,新仓累计开工建设强村兴农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共富大棚、共富冷链等强村项目7个,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投资额超1.7亿元。

2025-01-2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23924.html 1 3 做优“项目”增量,赋能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