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共富劳务”有密钥 群众致富路径多

■记 者 荣怡婷

通讯员 陈明远

本报讯 冬日暖阳,乡村如画。近日,记者来到新仓镇杉青港村,几名身穿荧光橙马甲的村民正在田间地头开展农事活动,种苗育培、枝干修剪,构成宁静冬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走近他们,发现每个人的马甲上都印着“众富劳务”四个大字,原来,大家都是“老马劳务队”的成员。

“老马是我们村的大名人哩,大家找工作都会优先去找他。”说起和老马的联系,忙碌中的时阿姨打开了话匣子。“老马”本名马水根,原是杉青港村的一名退休干部,近年来,随着和美乡村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多项目涌入杉青港村。为了盘活全村劳动力,解决项目方与农户在用工和务工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马水根牵头成立了一支劳务服务队,通过发挥自身“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带领村民“抱团”务工、增收致富。

“我们年纪都大了,每个月只有五六百块钱的农村养老金,生活较为困难,现在有了老马帮忙找‘生意’,大家空了种种树、育育苗,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加上周围都是老熟人、老邻居,大家凑在一起干活也热闹。”望着眼前这片土地,时阿姨语气中充满期待。

和时阿姨一样,今年70岁的王中林也是“老马劳务队”的一员。王中林是农民出身,拥有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2023年,他在马水根的介绍下,来到“郁野·杉水客”项目建设一线,参与花木种植、养护等工作。“这边工作轻松,氛围也好,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很满足!”王中林笑着说。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优秀的种植技术,王中林现已成为项目的长期工,真正用双手托起了“致富梦”。

一个人带动一支队伍,造福一方百姓。如今,在马水根的牵线搭桥下,越来越多“时阿姨”“王中林”走出家门,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在丰富自身“钱袋子”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据悉,目前劳务队已吸纳杉青港村及周边群众60余人,带动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看到乡亲们因为增收而开心,我觉得特别满足和幸福!”马水根说。

“让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马水根的“全民共富”新模式在收获百姓点赞之际,也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这几年,村里承接了不少大项目,遇到人手紧张的情况也会找老马帮忙,他提供过来的人员专业又靠谱,得到了项目方的广泛好评。”杉青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军如是说。

一次次的接触与实践,让朱军对“老马劳务队”带来的影响惊喜不已,也让他窥见了乡村共富可持续发展的密钥——社会化。“‘老马劳务队’为我们做好共富‘大文章’开辟了新思路,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各类共富新载体,引入优质社会力量共同助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朱军说。

2025-01-20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22945.html 1 3 “共富劳务”有密钥 群众致富路径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