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入选省级名单

当湖非遗焕发新活力

■记者 荣怡婷 通讯员 夏晓蕾

本报讯 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青石板巷……沐浴着冬日暖阳,走进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目光所及皆是美景。沿着古老的石板路漫步,你会发现每一幢房屋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拐过弯弯曲曲的窄巷,那些藏匿于城市中的文艺小店“熠熠生辉”,一步一景,古街、古桥、古宅、古巷,每一处都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发展。

近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名单公布,当湖街道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榜上有名。这个承载着无数平湖人记忆的地方,在一次次传承与焕新中,激荡出历史文化的浓厚气息。

作为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的坐落地,近年来,当湖秉承着“保护为先,传承为本”的理念,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布局、丰富供给、提升品质,通过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不断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持续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这几年,我们引进了不少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通过发挥人和物的独特优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当湖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任芳说。如今,放眼800米长的街区,超过三分之一的商户均从事非遗产业经营活动,常态化入驻了8大非遗项目,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钹子书和省级非遗项目糟蛋,并以此为基点,延伸出了近20个非遗体验点和展示场馆,每年开展各类非遗主题活动近百次,年客流量达165万人次,逐步形成了项目为先、活动为要、阵地为基的非遗发展圈。

位于街区中心的姚氏圆作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去年落户以来,该店铺除了日常销售外,还积极开展非遗技艺的手作体验、工艺教学和培训等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非遗体验。“南河头地理位置好,活动又多,每到节假日就有不少顾客过来体验,还是蛮热闹的。”姚氏圆作经营者、平湖圆作工艺非遗传承人姚祖观说。

历史文化街区是“活着”的城市记忆,非遗更是起着技艺传承、文化保护的载体作用,如何守正创新、因地制宜地让非遗“活”起来、文化“火”起来?当湖在保留街区传统肌理和历史建筑基础上,依托“河街两依”的空间格局,通过盘活资源、业态策划与精准导入,保留传统小吃、非遗手作、文化体验等本地特色商铺,融入精品餐饮、创意手工、主题酒吧等新兴业态,以微改造、精提升推动街区整体面貌蝶变升级,形成了传统“老字号”与时尚“新文创”融合的文旅新天地。

华大头蟹壳黄、米鑫米糕点、莫氏文人面馆……如今,每逢节假日,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的商铺广迎四方来客,游客或身着汉服穿梭在传统文化体验店,或信步街头欣赏古建筑,或在街边集市品尝小吃,这片集文化、体验、消费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正成为当湖非遗文化响当当的“金名片”。

2024-12-25 入选省级名单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16027.html 1 3 当湖非遗焕发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