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扎根乡村23载 尽心为民守健康

■记者 陶佳敏

本报讯 “小朱,帮我开几盒药,最近胳膊疼得厉害。”“小朱,我来量血压。”……在新仓镇中心卫生院芦湾村卫生室,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而患者口中的“小朱”,正是芦湾村卫生室的家庭医生朱顶。

温文尔雅、做事利索,是记者见到朱顶的第一印象。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芦湾村卫生室,朱顶正在药房里给前来就诊的村民拿药。“每天两次,一次两片,不要忘记吃啊!”他一边递药,一边还微微站起,俯身朝着一名大爷,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注意事项。随后,他又走进就诊区,拿起听诊器,将仪器的金属部位微微暖热后,放在患者的心脏部位,仔细倾听,并告知其情况。

“现在村里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叫我小朱。”朱顶忙完后,笑盈盈地说起自己在村民口中的“昵称”。一上午,朱顶如同陀螺一样,“旋转”在问诊室、药房、清创室、收费处……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小朱就是我们村里‘好医生’的代名词,他对我们就像家人一样耐心。”得知记者前来,村民吴阿妹主动上前夸赞,并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好作风,源于朱顶父亲的榜样作用。原来,朱顶的父亲是一名从医40余年,且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深受村民的尊敬。朱顶从小耳濡目染,对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999年,朱顶从卫校毕业,2001年从部队退伍后,毅然选择在基层从事卫生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

除了芦湾村卫生室的日常工作,朱顶同时也是芦湾村的签约家庭医生。在芦湾村,每户村民家中都保管着一张特殊的卡片,上面印着朱顶的照片、姓名和电话。不只是村民家中,在朱顶的办公桌上,一份被翻得有些皱巴巴的文件也是其工作细致入微的证据。“庆丰村七组慢病名单、姓名、病名、药品……”整齐排列的表格里,记录着每一名签约患者的信息,密密麻麻的数字是他们前来测量血压等指标的数据。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朱顶还带头组建了一支芦湾团队,成员涉及临床、护理、中医、药师等专业领域,他们分工合作,发挥出了“1+1>2”的力量。患有脑出血的沈阿姨正是团队的签约村民之一,近年来她血压、血糖控制得并不理想,长期卧床。朱顶在随访中发现她身体多处出现褥疮,在详细了解沈阿姨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后,和团队成员一起为沈阿姨制订了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指导家属采取正确的护理工作和用药方式,并密切跟踪。经过团队近两个月不间断地上门诊疗、换药,沈阿姨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身上的褥疮也痊愈了。

“金杯银杯都抵不过百姓的口碑。这身白大褂穿在身上,就得发挥它的作用。”朱顶说。

2024-12-20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14641.html 1 3 扎根乡村23载 尽心为民守健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