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李雨婷
通讯员 李凤超 陈明远 顾秋叶
“一桥通南北,天堑变通途。”桥,是发展中的重要载体。因为桥,地相近,人相亲,业相融。桥通了,两岸的感情也就连起来了。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周年,而在五年前的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拥有了更加明晰的蓝图。
时代的光芒照进一隅,激发一方奔涌活力。平湖,地处长三角核心腹地,背靠上海、面朝大海,天高海阔,潜力无限。五年来,在一体化的东风劲吹下,这座江南小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交通的便捷,如桥之连通贯通,加速了平湖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也让更多的发展红利惠及这片热土。
“桥”见长三角,未来更可期。
山塘桥:跨省景区的共享共建
天朗气清,阳光明媚,在山塘集镇48号的小院里,醇厚的咖啡香渲染了老街惬意的午后时光。过去的这个周末,和初冬的天气一样晴朗的,还有位于浙沪边界明月山塘景区FEI COFFEE的生意。
“欢迎下次再来老街品一杯咖啡。”咖啡馆主理人陆建敏在忙碌地制作咖啡之余,总要热情相送出门的客人。站在店门口向北望去,百米之外便是他“来”时的地方——山塘桥。
明月山塘为浙沪共建的跨省景区,中间以一座山塘桥为分界点,桥之南为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俗称“南山塘”;桥之北为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俗称“北山塘”。
一桥两山塘,同饮“一江水”,合便是双赢。如何利用好两地的资源优势,做好“1+1>2”的文章,是两村一直在思考的时代之问。
2017年10月,南北山塘以毗邻党建为桥梁,建立了全国首个浙沪联合党支部——山塘联合党支部。2018年,借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又开启明月山塘跨省景区共建模式。“我们本着‘统一规划、错位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统一老街风格,合理布局产业。”广陈镇山塘村党总支书记金建东说,形成了“吃在南山塘,住在北山塘”的格局。
“跨过一座桥就是浙江,这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作为金山区朱泾镇的女婿,陆建敏经常和家人一起来景区游玩。以山塘桥为起点,他认识了这条不过200多米长的山塘老街,也走进了明月山塘景区。
从游客到咖啡店老板,陆建敏身份的转变,还来源于对景区的发展信心。“以前是旁观者,好奇它能否走得长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看到了政府建设景区的定力,也爱上了景区独有的乡野风光和老街文化。现在我希望成为经营者,能以城市风靡的咖啡文化,为景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今年陆建敏将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咖啡事业搬来了南山塘,他在山塘还有一个梦想,希望建设一间集生豆贸易、咖啡豆烘焙、咖啡师培训、门店运营等多产业为一体的咖啡工厂,发展工业旅游。如今,距FEI COFFEE约400米远处,一间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下半年开业,将为景区注入新的活力。
如陆建敏的加入一样,现在明月山塘景区业态愈加多元,由原来的农家乐、民宿等拓展到了康养酒店、研学、非遗等各年龄次所需业态,店铺也由建设前的10家发展到了如今的120余家。今年1至10月,明月山塘景区接待游客99.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64.1万元。
从一条老街到一个跨省景区,以桥为媒,南北山塘盘活了资源、增加了人气、壮大了产业,更富了百姓。如今,山塘村正在创省金3A景区村庄、明月山塘景区正在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成美桥:成人之美的共赢之力
山塘桥下山塘河,山塘河一路往东流,也有一座石桥,名为“成美桥”,横亘于浙沪边界,北接金山区廊下镇,南连平湖市新仓镇。
成美桥,最初是清代乡绅罗成美为便利河港两岸的村民做生意而出资所建,如今时光变换,在距其西侧约200米处,一座新的罗成美桥代替了它原来的功能,承袭最初建设之意,如今已经成为新仓链接长三角尤其是上海产业合作的重要通道,既成就了企业成长之美,更成全了地区发展之美。
由上海而来,在新仓发展,时间越长,浙江大洪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奚晓亮越庆幸当初来新仓发展的抉择。2016年,受上海浦东的老厂房发展空间所限等考虑,公司作出了整体搬迁的决定,考察了多个工业园区后,最终选择落户新仓。“新仓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上海、杭州等都很近,而且营商环境好,让我们很安心。”奚晓亮说。
2018年,厂房完成建设,大洪包装也开启了“晋级”之路。面积从原来的5000平方米到搬迁之后的27000平方米,产值从2018年的5000万元一路“狂飙”,在2022年历史性地突破了2亿元。“来了之后,发展的空间更广了,我们也在不断谋求产业上的升级。”奚晓亮说,这两年他们开辟了智能包装业务,在传统的标签中嵌入智能芯片,即RFID标签包装,这些自带信息存储功能的芯片不仅让产品更有“含金量”,也让他们的客户遍布海内外。不仅如此,奚晓亮新开辟了文创类业务,如今大火的《永夜星河》《珠帘玉幕》等热门剧目的周边产品就来自于这家新仓的企业。
在奚晓亮看来,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落到企业身上,就意味着希望和活力。正如他们的重新起航之路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那一年开始,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到了这股浪潮中,从大洪包装所在的金沙路就可见一般。
“当时我们是这条路上的第三家企业,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来到了这里。”奚晓亮说。不仅是在金沙路上,现在扎堆新仓的上海企业家“朋友圈”已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新材料领域,海优威、高正、凯鑫森、凯阳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已聚势成群,筑起了新仓新的产业高地。
而奚晓亮也有自己的期冀,去年他在如今的厂房边上拿了12亩土地,建起约23000平方米的厂房,建设了AGV智能车间和立体仓库,今年年底将投入使用,企业将开启智能化生产模式。
界河桥:边界久安的合作密码
地域相近,人缘相亲,是浙沪边界最显著也最温馨的人文特点,但同时也为基层治理带来了“烦恼”。位于新埭镇的兴旺村和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蔷薇村就通过一座界河桥联通彼此,“抱团”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
“对我们来说,界河桥都是两村的一部分,我们从这里开启合作,互通有无。”兴旺村党总支书记赵志伟说,虽然两村分属浙沪,但在常来常往中早就亲如一家,联姻不在少数,更有部分兴旺村村民在蔷薇村开办企业,村情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赵志伟就经常越过界河桥去隔壁的蔷薇村走一走看一看,或是走访从兴旺村嫁过去的村民,亦或是了解蔷薇村正在发展的农业产业情况,探寻合作契机。
“在密切的联系中,我们也从‘各自作战’走向‘协同发力’。”赵志伟说,新埭镇和吕巷镇探索形成了组织领导联合、工作制度联建、警力支援联动、治安巡查联防等省际边界“十联”工作模式,因此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去年,因为蔷薇村境内的一条道路建设,导致不少扬尘附到了界河桥边几个草莓大棚的薄膜上,影响了光照,当时正值草莓生长阶段,这一“变故”直接导致了草莓果实偏小。而这些草莓棚属于兴旺村一村民,该村民直接找到了赵志伟要“说法”。因为涉及两村,赵志伟联系了蔷薇村党总支书记黄峰。“蔷薇村也给力,帮我们联系了吕巷镇农办及该施工队,我们多方坐在一起进行了协商,最终谈妥了赔偿方案。”赵志伟说,正是在这样的“共治”模式下,原本一些“老大难”问题才能顺利解决,护住一方安宁。
边界之治,合力越强,越能长治久安。去年,在省际边界“十联”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兴旺村和蔷薇村,联合新埭镇姚浜村、吕巷镇夹漏村,共同打造了“新巷融”党建联盟,平安建设的基础上,在产业合作等方面再觅发展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