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平湖与青田,自2003年建立结对关系以来,不断厚植“山”的特色、放大“海”的优势,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等方面加强资源共享、放大协作优势,实现共赢发展。时光的年轮滑过二十余载,从山呼海应到山海共赴,常来常往间,两地形成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的经验成果。此次,平湖市传媒中心采访团专程走进青田,在一线看项目、访群众、问发展,探寻两地共谋共建共享的丰硕果实,书写平湖与青田深厚的山海情缘。
■记者 荣怡婷
本报讯 先开机检查机床、调试量具,再熟练地用扳手调整好卡座,迅速放上坯料、固定位置、设置参数,随后按下启动键,开始切割作业……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是近日记者来到青田的浙江双科阀门有限公司,看到的机加工操作员滕俊浩的工作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青田小伙的技能,来自“平湖造”。
2021年,刚毕业的滕俊浩进入了双科阀门当学徒。起初,面对陌生的数控机床操作界面和复杂烦琐的机械图纸,这位“00后”职场小白倍感心累。毫无头绪、无从下手,怎么办?2022年,平湖、青田两地携手开展数控车工职业技术培训,由平湖技师学院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托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优质教学资源,开展“量身定制”的培训,帮助青田数控车工实现技能成长、技能增收、技能创业。
“定制培训”有效破解了滕俊浩的“心头难”。去年10月,滕俊浩跟随大部队来到平湖技师学院开展技能培训,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让他获益匪浅,成长飞速。“老师会手把手教我们操作,以前没学过的东西都补上来了,现在我懂得更多,会得也更全面了。”滕俊浩说。平湖聚焦青田数控机床短板劣势,为学员们精心设置了包括数控编程、机械制图、车工理论、车工实操等在内的培训课程,并采取理论和实操相结合、基地实训和进企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水平。
“进修过的学员,对于理论知识和设备操作、图纸设计的认知更加清晰,做出来的工件效果跟预想的差不多,能节省不少时间。”对于“山海协作共育人”模式带来的益处,浙江科泰阀门有限公司质量总监余松深有感触。该公司员工叶蓓军曾经来平湖参加过数控车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习得机械制图、精加工等“十八般武艺”。回青田后,叶蓓军开启了“传帮带”的职业生涯,将技能提升的种子撒播在企业各个角落、各个岗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平湖与青田两地聚焦双方“所需”“所能”,把“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结合起来,持续扩大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力度。这边,青田依托平湖产业优势,以“把学徒送出去,将老师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拓宽技能型人才职业道路;那边,平湖也巧借青田“喝咖啡、品红酒、吃西餐”的独特人文环境,积极输送人才学习“侨乡时尚生活方式”。
“西餐大师”品牌是青田的一项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利用青田资源优势,为各地培养能品、能鉴、能说、能推广的品酒师、咖啡师、火腿切片师、西餐师等。而今,这一品牌项目逐渐出现了“老熟人”平湖面孔,这让“西餐大师”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俊一欣喜不已。
“在之前举办的‘西餐大师’三行酒类品酒师培训中,就有平湖学员的身影,他们通过培训成功取得职业能力证书。证书含金量足,对之后创业就业帮助很大。”陈俊一说,在“山海协作”的持续升温下,青田将进一步加强两地在品酒、咖啡调制等领域的交流互动,加速推动“西餐大师”旗舰店落地平湖,努力让“青田生活方式”扮靓平湖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