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兵
《山谷微风》
余华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山谷微风》,是著名作家余华的最新散文集,全书收录了余华本年度创作的12篇新作,以及40年来集萃的17篇经典散文。“张弛有度,学会接受生活的给予,像山上的风一样来去自由”,是余华写作本书的主旨。翻开扉页,翰墨馨香扑面而来,袅袅升腾间,书内书外那份充盈的惬意,也借助一缕微风,潜入简洁而流畅的文字,缓缓沁润入心,带来说不出的舒爽。
曾以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蜚声文坛的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派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小说,常打破传统的语言运用方式,采用错位时空等手法,用血腥暴力反映人生痛苦。而他的散文,则往往以轻松、闲适的语言,在无声处听惊雷中,表达着深邃的思想蕴含。在《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文中,我们就洞见到一个既洒脱不羁又思想深刻的余华。那年,儿时的他既好动又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一次在故乡的海边游泳,他突然发现海水是黄色的,而课堂上老师说海水是蓝色的。当时,为了求证孰对孰错,他就希望自己一直这么游下去,直到游到海水变蓝。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解,余华结合自己写稿、投稿的经历,回溯了他从文学“菜鸟”到作家的历练过程,并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人生就像游泳,对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就要心无旁骛地坚持做下去,“一定要游到海水变蓝,游到另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
同样是写海的文章,《看海去》则记叙了余华第一次看到海的感受。彼时,大海的深沉和辽阔让他无比震撼,也让他认识到个人的渺小,以致多年以后,想起当年的情景,余华仍心如潮涌,情不自禁地由大海想到了人生。他在书中感慨地写道:“人生就是无穷无尽的宽广,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就是余华,惯常于从细微处看出深刻,又能在深刻中洞悉到世界的悠远和博大,品读他的系列散文,就如在和煦的春日,安坐在绿荫树下,啜饮一杯酽酽的清酒,清冽甘醇,总是那么回味悠长。
亲情,是散文写作中的母题,许多人都重于“情”的表达。余华却从这种窠臼中跳脱出来,在言情的同时,亦十分注重“理”的阐发。本书不仅提到了余华的童年,还讲到了他儿子的童年。两代人的成长,有情感的互动,更有两种理念的碰撞。在《流行音乐》一文里,余华原本试图以家长的身份,要求年幼的儿子接受德国作曲家巴赫的音乐,但一年下来,儿子不为所动,依然深爱着人尽皆知的《小燕子》。余华据此想到了流行与经典的话题,在他看来,“经典的必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成为经典”,时间就是最好的检验。秉持着这份美好的执念,余华充分尊重儿子的选择。成年后的儿子,也没让余华失望,他对音乐有了自己的认知,且深深地爱上了另一位表现主义音乐家勋伯格的作品,并从此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音乐。而亲情也在这种理性的谦让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青春,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身处人生的黄金时代,如何做到不迷茫?书中,余华现身说法,在《没有了青春》这篇文章里,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谈了对青春的理解。他说年轻时有次与妻子出去散步,看到灯火辉煌的城市高楼,很羡慕别人有一间宽阔明亮的房子。此去经年,当他经过不懈奋斗,终于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大房子时,却恍然发觉两鬓已斑白,青春早已不再……青春虽然短暂,“但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请不要让迷茫和遗憾这些负面的情绪所困住,应该积极地去探索生活”。只要你不认输,年轻就是一种资本,余华进一步提示说,“毕竟,人生像大海一样宽广,充满无限可能性”。作为人生场上的竞技者,我们当认真听取这些睿智之言,不断鞭策自己向着人生的高地迈进。
微风轻扬,我心飞翔。还是余华说得好:“生活在选择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在选择生活。”朋友,坦然地接受生活的给予吧,不忧、不惧、不怨,努力过,就是一种昂扬的姿态。纵然如微风拂过大地,没留下一丝痕迹,但我们依然可以自豪地说:“走过这丰饶的大地,山河壮丽,家国安康,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