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陶佳迪
本报讯 “鱼圻塘刘公祠作为庙会文化活动的平台,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里不仅是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锜的场所,也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11月17日上午,“承古论今,润物无声”新埭镇地名文化宣传活动举行,20组亲子家庭走进新埭镇圆珠圩(福源禅寺)、溪漾陆指挥坟以及鱼圻塘刘公祠,深入了解新埭的地名文化。
“之前就听其他同学说过新埭的鱼圻塘村,在重阳节时有点大蜡烛祈求平安的习俗,一直都很好奇,今天才知道原来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来自安徽的张鑫杰说,半天的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听取解说、趣味比赛等多种方式,让他对新埭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更加喜爱。
新埭镇是一座具有46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历来就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至今许多地名仍是沿用古地名,穿梭在新埭的大街小巷中,仍可以通过这些地名感受到新埭的悠久历史文化。从去年开始,新埭镇就将弘扬地名文化作为了丰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探索地名的文化活动,多方位挖掘地名文化,讲好新埭地名故事,让地名文化深入人心。
“地名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此次‘承古论今,润物无声’活动已是新埭镇地名文化系列活动的第三期,走进的是新埭镇历史悠久但较为冷门的几个地方,与前两期类似,采取了学习与游乐相结合的模式,以此来加深大家的学习印象。”新埭镇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蒋一蕊说。除了开展特定的活动,新埭镇还将地名文化的宣传带进了课堂,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以及寒暑期托班中,融入地名课程教育,掀起下一代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的新浪潮。
此外,新埭镇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了新埭地名故事的讲述和征集工作,并不定期进行故事推送,营造关注和保护地名文化的良好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能够扩大新埭地名文化的宣传力度。 讲故事的形式,也更能让大家接受并学习。”蒋一蕊说,地名文化故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情系青云桥》《先有旧埭,后有新埭之说》《鱼圻塘与刘公祠》等都收获了不少的点赞和好评。目前已推送的新埭地名故事累计阅读量已经突破10万,有力传播了新埭的历史文化故事,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涵养了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