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钱澄蓉
通讯员 全 平 浦健峰
本报讯 时值今年我市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近日一系列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火热进行,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活动周,正致力于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社会氛围。其实,在平湖“终身学习”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有不少市民正投身其中,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受益者。
坚持学习受益无穷
今年55岁的王中英是曹桥街道野马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近期她却被评选为2024年度嘉兴市十大“百姓学习之星”,“活到老学到老”是她获评的原因,也是她的人生态度。
王中英家里有一整面墙的书柜,摆满书籍,睡前看半小时的纸质书是她从青年时就形成的习惯,买书、读书也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看这么多书,你都记得住吗?有用吗?”总有人向她提出这样的疑问。而王中英却对读书有自己的见解——坚持读书也许如竹篮提水,留下的、记住的很少,但一定会净化竹篮本身,读书能够荡涤心灵、优化处事心态。
一身书卷气、待人谦逊的王中英,退休后还走入了更大的学习空间:每周二上午,时装走秀班;每周三下午,瑜伽课;每周五晚上,明德书院读书会活动……每周王中英的学习课程都排得满满当当。更难能可贵的是,王中英还能学以致用,去年她考取了初级社工证后,开始义务承担一些社区公益服务。今年,她还考取了初级心理咨询师证,开始成为社区年轻人的“知心姐姐”。明年她又有了新的目标——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考试,用专业知识为亲子家庭提供帮助。
“坚持学习,妙不可言,更受益无穷。”对于终身学习,她这样评价。
一起学习快乐加倍
与王中英同步受表彰的还有俞孟誉、张宝娟夫妻俩,他们获评为2024年度嘉兴市十大“学习型家庭”。
今年81岁的俞孟誉和80岁的张宝娟分别是市老年大学、南河头社区老年学堂学员,他们已有20多年的“学员”身份,主要学习的内容有二胡、戏曲、歌咏以及老年电大的相关内容,他们始终坚持“非必要不缺席”的学习态度。
学习让人快乐,组团学习则快乐加倍。俞孟誉和张宝娟在自己学习之余,还带动社区里的老邻居一起“学起来”。当湖街道南市社区的老年学堂上,张宝娟总是积极给大家提供学习资料,每一次课前课后,她都会收集有关学习视频供大家参考,她也成为了学堂的“大班长”。
在老两口的带领下,社区学有所成的人不少。“年轻的时候我都没有登过台,退休后跟着大家学唱戏,现在社区文艺团外出演出,我一场都不会落下。”南市社区老年居民朱爱莲说。如今社区老年学堂分长期班、短期班两种,长期班按照春秋学期开设课程、短期班则以培训讲座为主,学堂每年培训长期班学员200多人次,学员们的平均年龄超70岁。
在俞孟誉、张宝娟等骨干的带领下,社区老年学堂的学员们每年定期到养老院、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等场所进行汇报演出,技能越学越精湛、老人们也越演越自信。
学习拓面人人可为
终身学习蔚然成风,而这股风也从城区“吹”到了农村。
新仓芦川社区在推动居民终身学习的行动中,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设置了暑期学堂、老年学堂和针对家庭和谐、育儿知识的“幸福课堂”,几乎满足了社区居民日常学习所需。此次,芦川社区也被评为了2024年度平湖市十大“学习型社区”。
“我们创新推出的幸福课堂,自2022年初启动以来,共组织了超过120场,累计参与人数达6500人次,平均每场活动参与人数约为54人。”芦川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封金杰介绍,其中“亲子阅读之夜”活动吸引了近150个家庭参加,成为单场活动的参与人数之最,今年第三季度的满意度调查显示,95%以上的居民对活动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近年来,我市在学历教育之外,不断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渠道,面向全民学习者,创新办学形式、学习方式。“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又以各镇街道的成校、各类夜校以及不同的终身学习项目,终身学习已打破了时空限制、年龄限制,丰富了内容形式。”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副院长袁凤燕介绍说,终身学习的风尚正走进各村社区和群众家中,营造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