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擦亮“老地名”的 文化名片

■言成声

近日,第三批“浙江省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名单公布,我市当湖街道榜上有名。

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是社会风貌和时代演进的重要见证,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符号等多重价值。作为一座“千年古镇”,“当湖”地名语词文化独特,比较著名的与正名“当湖”相关的就有当湖十局、当湖第一桥、《当湖百咏》《当湖竹枝词》等。此外,当湖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的莫氏庄园、明代的城隍庙正殿、报本塔等众多比较著名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更有北宋沈括《游秀洲东湖》、明代李东阳《平湖十咏》等地名文学作品,还流传着《东湖金链条》《案山》等民间故事。讲好这些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地名文化故事,持续探索“地名+文化+旅游”模式,擦亮当湖“老地名”的文化名片,必将为当湖激发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文化魅力,为旅游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平湖,积淀着诸多珍贵地名。如南河头、报本塔、白马堰、玉泉村、白沙湾……一个个为平湖人耳熟能详的“老地名”,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反映着平湖悠久的历史渊源,彰显着这座城市和某一地区、某一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承载着人们浓浓的记忆。而对一座城市来说,地名文化因深植于居民之中而成为市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们了解这座城市文化的“窗口”。从这个意义来说,守护地名就是守护特色文化。

此次当湖成功入选浙江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公示名单,不但因为“当湖”地名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我市强化地名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地名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结果。其实这几年,我市采取多种方式保护、传承、使用优秀传统地名文化。市民政局通过开展地名文化探索、地名文化进校园、地名文化征文和地名文化成果展等系列活动,同步做好省、市标准地名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申报和筛选等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关注、支持地名文化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平湖本土地名文化。同时,全面查清地名文化遗产情况,收集、分析地名信息数据,建立地名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完善保护名录,尽可能让更多优秀地名“财富资源”得以传承、发扬。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更是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血脉。进一步“打捞”地名文化内涵及其丰富价值,不但需要我们凝聚地名文化的保护共识,更需我们深入探索,让更多地名走进保护名录的同时,不断传承创新,加大地名共享应用力度,形成承载旅游休闲、城乡服务、市民生活等功能的综合地名管理服务体系,让地名文化赋能城乡“品质发展”。

2024-11-20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06649.html 1 3 擦亮“老地名”的 文化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