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黄雨欣
通讯员 李凤超
【打卡地点】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打卡时间】10月31日
走进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连栋大棚里,作物正通过遍布在地上的水管,接受精准滴灌,基地管理员正在查看芹菜的长势。
一片芹菜基地不用土种,用沙种,却获益良好,相较于传统模式,水肥用量下降约40%,产量增加30%至50%,这是绿迹的秘诀之一。基地通过沙培、水培、气雾培三大种植模式,产出沙培芹菜、西瓜、水果玉米。这种智慧化的种植模式,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实现产品提质增量,还能大大提高种植效率。
与普通的农业大棚不同,这个智慧大棚,引入了智能化传感设备,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技术等,实时监控作物的生长情况。目前,基地生产设施化率达100%。园区打造了北斗差分站、无人运输车、无人植保车、施肥机等自动化装备,实现从耕地起垄覆膜到植保采收分拣全过程机械化。
“每天早上,我都会进行巡棚,将作物长势上传到系统里面,后期可以进行统一管理。”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管理员郭东明说。通过“农智云”平台,实现园区管人、管事、管物、管财的有机统一,确保生产过程的精准管理。“自基地实行数字化管理以来,种植产量是传统种植模式下的一倍多。”郭东明说。
特殊的种植方式和多样的科技设备成就了平湖农业的满满新意。绿迹是平湖农开区招引的第一批现代农业项目,不仅自身示范先行,而且进行技术输出,形成模式复制,其标准化服务模式已推广至7个省,覆盖面积2.1万亩,服务对象年产值1.3亿元。去年,绿迹模式获评全省十大智慧农业模式之一。
绿迹是平湖市农业开发区这座“农业硅谷”的一个创新因子。在广陈,到处可见高质量农业项目的影子。在中以鱼菜共生系统示范园,养鱼不用换水,水质却清澈,种菜不用施肥,菜却能正常成长;在蓝城三菱植物工厂,绿叶菜无土栽培、智慧控制,智慧育苗室一年育苗可达12茬;在AIoT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自动化苗床高效输送,根据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调整种植间距,在相同种植面积下可增产约30%……一个个高质量农业项目,为平湖未来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2017年成立的平湖市农业经济开发区,作为平湖农业发展主平台,在多年的发展中,结出了丰硕的现代农业果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加速明显,已连续五年农业增加值增速超5%,成功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通过新技术、新模式,以科技赋能推进区域农业发展蝶变跃升,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型、示范型、高效型转变,构建涵盖种子种源、科学种植、农业装备、农业服务、农业观光的新型农业全产业链。截至目前,成功招引科技型、总部型、研发型项目44个,总投资近50亿元。成长为颇具科技感、未来感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放眼平湖,赓续千年的传统农业在这片土地上迸发出新的勃勃生机。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坚持项目为王加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坚持践行农业绿色发展,坚持数字化改革引领,坚持改革集成同创共富。
【记者手记】同样的农业大棚里,却有不一样的精彩。农业现代化发展颠覆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产业上更加多元融合,在主体上更加年轻,一系列智慧农事设备和先进的种植模型,让传统的农事经验以科学的方式进行传承,推动农业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一个又一个高质量农业项目的招引落地,平湖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的土壤越植越厚,农业向“新”发展动力正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