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雨欣
本报讯 “这项技术有什么好处?”“怎么样绿色高效地种植水稻呢?”……昨天下午,“太湖流域粮食主产区绿色高效种植制度创新与应用”工作推进会暨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我市钟埭街道得稻家庭农场种植基地举办,水稻领域的专家学者、我市各镇街道的种粮大户,一同观摩学习水稻种植的新技术。
平湖作为全省产粮大县,粮食生产还存在着种植模式单一、养分投入大、农田生态功能退化及作物优质高产难兼容等问题。为突破制约粮油作物产量、品质、效益和绿色协同提高的技术瓶颈,我市建立了示范基地,旨在通过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探索,让农田高产优质双丰收,进一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在示范基地内,记者看到了一片丰收的景象:千亩稻田一片金黄,种植田块井然有序,大部分水稻已至成熟期,稻穗粒粒饱满。一块块试验田以施肥种类、机插技术等进行配套组合,品种产量差异明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据了解,本次示范基地,总面积1000亩,以秀水1717、上师大19、小麦浙华1号、扬麦29等为示范品种,采用稻麦轮作的种植方式,主要示范推广丰产优质稻麦轮作、秸秆快速腐解还田、绿色高效定额施肥和增产免疫生物菌肥促生技术。
“得稻家庭农场拥有丰富的种粮经验和高标准的农田配套,这些技术的试验能够进一步促进示范区耕地质量提高、化肥施用量降低、肥料利用率提高,实现水稻、小麦绿色优质生产。”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项目首席科学家曹小闯说,“例如,这里的定额制施肥技术,实现每亩稻田能减施氮肥2.4公斤、作物增产43公斤,这正是通过‘土壤地力—目标产量—农学效率’等指标的测算,形成稻麦轮作体系周年化肥施用限量标准。”目前,在我市得稻家庭农场示范的粮油作物高效绿色定额施肥和机插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已陆续入选浙江、江苏省农业主推技术,被农业农村部采纳向全国推广应用。
观摩会也成为种植大户们的一次交流良机。“今天的现场观摩活动,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水稻种植轮作、肥料使用等方面的新技术,为我们种植水稻打开了新的视野,也让我更加意识到推动水稻绿色种植的必要性。”嘉兴市田园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德礼拥有1000亩水稻种植基地,是一名种粮大户,基地采用的还是传统施肥方式,在观摩会上,他直观地感受到了新施肥技术运用带来的产量差异,积极进行了学习了解。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计”,粮食的品质关乎农民的根本利益。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双强行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开展一系列高产创建和展示示范。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3.2万亩,粮食产量19.2万吨,均列全省第三。“本次项目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保障我市粮食作物绿色高效生产,为我市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市农业农村局植保土肥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建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