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雨欣
【“丰”景上新】设施农业智能管理系统让农业种植“更聪明”
【亮点采撷】一排排蔬菜旺盛地生长着,机械手臂不停地挥舞着,一筐筐采收好的新鲜蔬菜正忙着装车发货……近日,记者来到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AIoT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AI与农作物在这里共同编织着丰收的希望。
走进种植棚,只见无土栽培的芝麻菜整齐地长在种植盘上,底下是精准配比的营养液,偌大的种植棚内不见一个工人,在人工智能的调控下植物便可旺盛生长。
在这里,AI能与农作物“对话”。公司自主研发的设施农业智能管理系统AIPaaS可以自动判断蔬菜生长状态、提醒采收、识别克重等,通过人工智能和智慧温室的深度融合,让农业种植“更聪明”。眼下气温变化大,在芝麻菜种植大棚里,AI派上了大用场。“我们在作物间安装了传感器,当传感器捕捉到温室内温度过高、光照过强时,智能管控系统就会及时启动遮光帘、打开水帘、启动水肥系统等,及时降温增湿,并且一天24小时全程运行。”AIoT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技术主管胡耀峰说。在胡耀峰的手机上,可以看到育苗时间、移栽时间、计划采收时间等,管理精准到以“颗”为单位。
智能管控系统就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种植户,由它“照顾”农作物,胡耀峰十分安心。“AI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而它学习的养料,不仅有先进的专家院士研究成果,也有老农人的经验总结,将它们整合起来通过算法学习升级,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一套更精细的管理模式。”胡耀峰说。根据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提前设置好环境参数,在生长过程中系统能够自动调整,综合调节室内温、光、水、肥、气等,让农作物在最优的环境和营养条件下生长。在这套系统下,能最低限度地使用水、能源和肥料,实现节省人工30%,产量提升20%以上的效果。
智能装备和技术成为“新农具”,一套AIPaaS环控系统为整个园区运作提供解决方案。在另一个生菜种植大棚内,旋转机械臂搭配上自动化种植苗床,生菜种植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和植物生长周期自动移动植物,全程只有采摘过程需要人工参与。同时,生菜种植分为了高密度和低密度种植区,在前期菜小的时候就可以栽到高密度区,等到生长的后半部分就可以移到低密度区,这样整体的种植面积利用率大大提高,能够增加30%的种植量,整个生菜种植区域全年最多种植十茬,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以前靠经验种植,现在更多依靠数字化、智能化种植。“AI种植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用在绿叶菜种植,未来我们还将把数据作为关键生产对象,不断升级环境控制设备,提高管理精度和准确度,并推广给更多种植户。”胡耀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