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绚烂,人气爆棚,如潮的人流让我们看到了新仓西小街的民心所向。一条老街,不仅是简单的建筑集成,更承载了一个地方发展的记忆,青砖黛瓦间,丝丝肌理皆为乡愁。我们渴望留住故事,也期冀这片土地上能续写更多的华章。
“西小街的开街,是我们新仓老街改造的一部分,既是新仓商业培育的新起点,更是‘Hi新仓’文旅品牌的新地标。”叶丽芳说,开街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管好、育好西小街这一文旅资源,让新仓老街从“一时红”走向“一直红”,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激活新仓文旅事业的的“一池春水”。
增强文化内涵是必然路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马头墙是江南古镇的典型代表,如何在各美其美中塑造自己的独特优势,独树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虽然当前老街上已重修了陆宅、重建了芦川学堂等颇有文化渊源的建筑,但还远远不够。“文化就是竞争力,后续我们还将融入更多的新仓文化元素。”叶丽芳说,一方面,将活用新仓独特的非遗资源,将平湖派琵琶、扇骨、刮绒画等非遗文化作为展示内容,植入进各老街店铺内,让游客在既玩且观中增强对新仓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新仓老街辨识度;另一方面,将挖掘新仓“老底子”的元素,在老街中开设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店,以及彰显新仓早茶文化的老茶馆等“老店”,唤醒新仓人乡愁记忆。试想,晨曦微露之时,走过老街青石板,在人来人往的茶馆中,泡一壶早茶,听听周边的故事,再看小桥流水,莫不是极佳的体验?
常看常新是活力之源。“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叶丽芳看来,要让老街有生气,关键是要接地气、聚人气。在老街的“常新”计划中,常态化的活动占据重要位置。在西小街与东小街的交界处,一座道院桥横亘其中,交通往来便利。桥堍之下,一方百余平的空间是小街人气之所。“我们将经常性举办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其中就包括一个常态化市集——道院集。”叶丽芳说,同时根据当下潮流趋势,还将举办‘躺平’活动、龙虾节等n个受年轻人喜欢的创意性活动。此外,“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阵地也将以老街为核心,融合古镇元素,让群众在古韵新风中感受文化魅力。吴江英也表示,在后续的运营中,将通过游河表演等形式提升游客体验感,以及通过直播引流等方式,让西小街“活”起来、“火”起来。
扩大“朋友圈”是共赢之道。西小街是新仓文旅版图中的重要一角,如何由点扩面,做好“1+1>2”的文章?推动文旅资源的整合,是新仓下一步的发展路径。“我们一方面串联新仓老街粮仓沉浸式剧场、法华禅寺、陆维钊故里展示馆等景点,加大西小街、东小街业态引入,打造老街文旅核心圈;另一方面,以和美乡村片区建设为基础,将郁野·杉水客、吉仓农旅、后花园等乡村旅游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文旅舒适圈,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文化旅游网络。”叶丽芳说,通过多元的交融场景、丰富的文化体验,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