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雨婷
昨天上午7时30分,平湖结束防台风应急响应。
9月15日16时提升台风“贝碧嘉”应急响应至Ⅰ级,9月17日8时结束应急响应;第二天,面对台风“普拉桑”,平湖于9月18日15时30分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至9月19日12时提级至Ⅲ级,17时提级至Ⅱ级,再到昨天结束响应……
台风“贝碧嘉”前脚刚走,“普拉桑”接踵而至,接连两个“秋台风”彻底打乱了老百姓的生活生产节奏,但好在我们以最充分的准备、最强大的合力,抗击着台风变幻莫测的走位,守住了一城平安。
一盏灯,精准指引防御方向
风雨之中,黑夜静谧,但始终有一盏灯在默默守护。
这盏灯,亮于全市各级防汛指挥部,照亮了万家灯火,更精准指引了防御方向。
在这里,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效运行。启动防台Ⅳ级应急响应之后,在市防汛指挥部,市防指办、相关部门便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实时观测台风路径、科学研判后续影响、及时调整防御策略,持续下发防御提示单、预警单、指令单。尤其是在应对台风“贝碧嘉”的过程中,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后,市防指成员单位全部到位,市主要领导亲自坐镇指挥,根据台风实时变化,第一时间再部署再落实,对防汛防台战役科学精准调度。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
市领导带队分赴各镇街道,带头落实包保责任,深入防台一线,开展现场督导检查,全力补短板、查漏项,确保防御工作全覆盖、无盲点。
各级党员干部围绕防汛防台“八张风险清单”,拉网式、地毯式开展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对低洼易涝区、在建工地、在港渔船等开展重点安全检查,高效落实各项防范和管控措施,全面筑牢防汛防台的“铜墙铁壁”。
各级抢险救援队伍、抢险人员严阵以待,抢险物资提前“就位”,确保灾害发生第一时间能有队伍、有物资、有保障。
……
抓住台风来袭的窗口期,我们下好“先手棋”,以工作的确定性,全力应对风雨的不确定性,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得了群众的安全指数。
一张床,护你安眠让你安心
“吾心安处,皆是家。”
在每次的防汛防台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始终是不变的原则。建筑工地上的工人,老旧房里的群众……这些易受风雨侵扰的群体,始终是我们牵挂的对象。为他们筑起安全且温暖的避风港湾,是防汛防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体现。
“阿婆,这里有积水路滑,你上来我背你走。”“老伯,带上简单的衣物就可以,其他吃的用的,我们安置点都有。”在台风来袭前,总有一幕幕场景让我们感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力量始终冲在一线、守在一线,尤其是在转移群众的过程中,按照“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的原则,一个个红马甲走村入户查隐患、耐心劝解帮转移,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每一个风险隐患点上的群众都能顺利避险。
再看安置场所里,亦是暖意融融。一张床,虽然不大,但足以让人安眠;一餐热饭,虽非珍馐,但胜在美味暖心。而各种人性化的服务,亦是让群众在安置场所里感受到了“非家中却胜似家中”的舒心和安心。各安置场所里,各类服务丰富多元,工作人员送上的鲜美月饼,准备好的电影放映、电视机、无线网络等服务,以及配备的医务人员,提供的免费问诊、量血压等诊疗服务,均让大家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
风雨再大,我们始终温暖与共。只要心可安,在哪里,都是家!
一封“信”,写满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平湖人今天下班早点回家!今晚不要出门啦!台风天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宅家里,少点外卖,躲一天,台风就过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防汛防台的最大助力。在迎战台风“普拉桑”和“贝碧嘉”过程中,“平湖发布”微信公众号接连向平湖人民发出两封“信”,号召大家台风天不出门、宅在家,让城市静下来,以城市的静谧抵挡可能到来的疾风骤雨。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封“信”,既是动员,更是关怀。这不是党委政府的单向发力,而是一场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
细看后台留言,字字真心,句句暖心。
“非常有必要,谢谢关心。”
“大家熬一熬,台风马上就过去了。”
“相互理解,安全第一!”
……
真挚之言,让人感动。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平湖众志成城背后的齐心协力,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风雨再大亦可挡;我们更看到了平湖同心同向背后的团结友爱,只要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风浪再高也可跨。
这样的聚力同行,在防汛防台过程中亦是常见。避灾安置场所里主动配合工作的转移人员, 社区里主动向党员干部提出风险隐患点的居民,农业基地上主动帮助农户抢收甚至销售的同村村民……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是这场不平凡的防御仗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因为有你我携手同行,所以我们无惧风雨。
风已静,雨也歇,平湖街头,热闹的烟火气又回来了。我们爱这座城市的美丽与温暖,更爱这座城市在风雨关头的无畏前行和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