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荣怡婷 通讯员 夏晓蕾
本报讯 “纪医生,麻烦帮我开个降血压的药。”近日,记者来到当湖街道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孙志伟正在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挂号、就诊、配药。
今年75岁的孙志伟家住梅园南村,他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相关药品。2018年,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深受大家好评。“以前配药都要跑到中医院去,现在稍微走几步路就到了,非常方便!”谈起这个“家门口”的服务站,孙志伟语气中难掩激动。
如今,走进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预检、挂号、诊疗、配药、治疗、处置等科室设置齐全,不少老年人得以享受“近距离”的医疗健康服务。“现在每天都有不少人过来量血压、测血糖或者是咨询一些健康问题,大家的健康意识正在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扎根基层30多年的卫健工作者,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纪晓栋一路见证了服务站的蜕变,也对基层医疗发展深有感触。据其介绍,前些年,服务站通过“软硬件”两手抓,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员结构配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几年,还推出了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敷贴等中医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今年以来,服务站已累计服务超1万人次,让群众更有“医靠”。
服务站就像社区的“健康便利店”,时刻待命,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当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辖的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门急诊总量达到2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2.65%,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接诊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1.34%,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承载力得到有效释放。
“我们希望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着力打造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的健康管理‘第一站’。”当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良根说。这些年,当湖科学规划、统筹布局,通过迁建、改建、新建等方式,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硬件设施水平。面积最大的东方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210平方米;东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设了全市首家社区营养门诊……如今,辖区内的23个卫生服务站点不但全部达到《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还实现了村、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此外,当湖还通过定向培养、公开招聘等途径,完成了医疗人才“大换血”,50多名医务人员常驻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开展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