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澄蓉 通讯员 钱飞凤
【新闻印记】2013年7月25日,我市举行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启动仪式,200多名志愿者率先“尝鲜”,进行了环东湖骑行。7月26日的《嘉兴日报·平湖版》一版以图文形式,记录了这一出行之变。在同一天的二版,从办卡、骑行、市民反响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方式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民生服务,让群众共享“骑”趣。
【奋进足迹】从“小黄车”到“可乐车”、从“有桩”停放到“无桩”还车、从押金刷卡借车到免押扫码即骑、从单人出行到亲子同游……11年间,我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品质不断升级。与之相匹配的是租借网点的不断扩容,从主城区延伸至乡镇,便民程度不断升级,公共自行车成为市民短途出行的优先选择,已植入城市肌理、融入群众生活,成为平湖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
公共自行车缘何而来?市开元运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伍伟当时正任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至今他仍清晰记得11年前那个忙碌的夏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城市‘治堵’;另一方面是为了接驳城市公交,打通市民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毛伍伟回忆。根据《嘉兴日报·平湖版》的相关报道记载,到2012年年底,我市统计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4.8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6.4万辆,同比增长23.6%。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有效破解“行路难”“停车难”等问题,在2013年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打造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当年的项目建设从年初启动,具体分两期建设,一期共投放1000辆车,在主城区建设30个租赁点。“一期选址主要围绕景区、商超、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且需求较为集中的地方。”市开元运务有限公司站场科副科长高金杰说,他经历了当时的选址工作,每一个点位的确定,考虑的因素都不少。此后二期又增加1000辆车投放,围绕一期的租赁点位向外拓展了40个点位。自此,公共自行车就在平湖扎下了根。
11年变迁,让人一目了然的是“颜色之变”“车型之变”。第一代公共自行车是清一色的“小黄车”,这款车车轮比较细,骑行时颠簸感明显。2019年开始,公共自行车陆续进行了更新换代,引入了主打红蓝色系的“可乐车”。此车不光有颜,还有料,全身铝合金材质,大大减轻了车身的重量;轮胎采用蜂窝式轮胎,车胎与车轮连成一体;还可通过卡扣升降,自由调节座椅高度,大幅提升了骑行体验感。如今,“小黄车”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亲子车、4人观光车等新车型,走进了大众视野。另外,各镇自行购置的车辆,也加入本地不同文化元素,比如广陈投放的绿色亲子车等,也让如今的公共自行车“增色”不少。目前,我市投入运营车辆共有5330辆。
租赁点从“有桩”到“无桩”的变化,看似是还车方式的“减负”,实则是一次目标为“便民”的“突围之举”。“受共享单车等更为‘新潮’的出行方式的冲击,2017年起全国多地掀起了公共自行车的‘下岗潮’,我们的公共自行车何去何从,成为摆在眼前的选择。”高金杰说,“有桩”租赁站点存在建设成本高,且受周围原有管线影响大,很难大面积铺开。2018年开始探索无桩化改造试点,2019年首批新建无桩化站点10个,开启了我市无桩站点建设的序幕。
无桩化站点大幅降低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基本达到即建即享,为城乡全面铺开站点建设提供了可能。2022年国庆期间,新埭镇成为主城区外第一个拥有公共自行车的乡镇,那个长假,新埭镇的居民姚阿浦早早让女儿帮着下了一个“叮嗒出行”APP,假期出门骑上了公共自行车,成为镇上的第一批用户。“如今我们这里车多站点多,租车的人也多,公共自行车出行早已不是新鲜事了。”姚阿浦说,“平湖山海几千重?”景区游客爆满的时候,不少游客在当地人的推荐下,靠着镇上的公共自行车一路畅游、羡煞他人。
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347个,其中通借通还公共自行车站点297个,实现了主城区500米范围内站点全覆盖与各镇街道全覆盖,进一步方便了市民就近租还车。而在站点的服务时间方面,经过前后3次调整延长,从原来的每天6:00至24:00,在2021年实现了24小时租车,便民程度不断升级。
于群众而言,租赁方式变身,最是可观可感。“最初市民要使用公共自行车,必须先办一张租车卡,还要缴纳押金和预存租车费,出门忘记带卡就没法租车,多有不便。”市开元运务有限公司副经理刘筱俊介绍说。围绕“公共、便民”两大理念,2017年9月,扫码租车功能与公共自行车四期同步启用,实现了除公共自行车租赁卡、市民卡之外的“无卡”租车解锁模式,1个月内吸引了超1000个注册用户,特别是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加入;2020年我市又推出了邀请好友、免押骑行和一卡两用、绑卡免押服务;2021年更是实现了线上扫码全面免押金服务,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覆盖面。如今我市公共自行车注册用户数突破20万人次。
11年里,我市公共自行车发展几经变迁,但总有一些东西没变。“1小时内免费,1小时以上2小时以内1元……”这一计费标准没有变过;民呼我应、满足百姓需求的工作方向没有变过;不断创新管理、始终精细管理,确保群众满意的服务宗旨没有变过。“每一条群众意见,我们都认真对待。”刘筱俊说,过去我市的公共自行车没有“临时停车”功能,而在群众的呼声中,他们重新研发、实现了这一功能,让公共自行车能“适配”更多群众出行场景。
努力为民,总能收获群众的肯定。而在公共自行车这件事上,骑行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据统计,我市公共自行车的年租用量从2013年的14万辆次到2023年的近300万辆次,增长20倍以上,目前日租用量保持在1.1万辆次左右,最高日租用量超过1.5万辆次,更是拥有了一批“真爱粉”,每日借车超过5次的市民也不少,2023年我市还从市民中评选出了“骑行之星”。同时,在这项绿色事业中,租车免费率始终维持在97%以上,市民满意度达95.6%。
【延伸阅读】公共交通是促进城市节能低碳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一项“绿色”公共服务事业。公共自行车之变,正是我市“逐‘绿’而行,步履不停”的生动写照。从公交车到公共自行车,再到共享电单车,公共交通的“焕新”步伐促进着城市节能低碳发展。随着城市公共出行配套设施建设的不断优化,公共交通运营水平的稳步提高,绿色低碳出行,正成为越来越多平湖市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