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张宇青
通讯员 倪春军 彭心怡
本报讯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去年,曹桥街道率先在野马村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保险试点工作。野马村村民陆菊明就是首批受益人之一。
陆菊明家有三亩地,都种了水稻。“现在我家农田里的水利设施安全系数更高也更有保障,我也更放心了。”陆菊明说,以前设施发生损坏时,在水压的影响下会出现漏水的情况。而在当年长效管护保险试点实施过程中,陆菊明深切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农田基础设施运维质量的提升。
“长效管护保险让我们提高了管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依托各村集体原有的维修队伍,吸纳社会专业农田维修人员,构建一支40多人的专业化、高效化本地农田管护团队,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维修管护服务。”曹桥街道农业农村办副主任戈丰伟说,此外曹桥还培育了一批本地农田管护组织,壮大农田“4S管护队伍”,围绕不同维修服务需求,邀请行业专家,指导制定维修、保养等各环节技术标准,科学规范推进管护工作,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保险的实施,为曹桥高标准农田设施的管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去年全年,野马村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状况良好,在确保了农田灌溉需求的基础上,有效节约了农田灌溉用水,较上一年节水约15%。
“今年年初,我们又在总结野马村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保险在全街道推广,对全街道9个村共28824亩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实施了全覆盖保险管护工作。”戈丰伟说,保险管护工作采用每亩“40元+4元”的保险服务模式,40元作为高标准农田设施长效管护主险,4元作为农村公共财产一切险兜底险种,目前已实现全街道高标准农田100%参保率。牢固的农田保障网,也破解了“重建轻管”的难题,赢得了各村广大种粮大户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曹桥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入提速阶段,截至目前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万亩。而曹桥街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创新探索推出的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保险,是确保高标准农田设施稳定运作与效益稳步增长的重要一环,为街道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未来,我们也将持续加大投入,完善服务机制,并强化监督与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保险服务模式和维修养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设施的稳定运行和效益的持续提升。”戈丰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