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民政之窗

北寺双塔的由来

在当湖街道解放东路,从前有座寺庙叫“德藏寺”,俗称“北寺”。北寺山门前有两座宝塔,名曰“宝兴双塔”,是古时“平湖十景”之一,可惜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毁。如今屹立在解放东路汉水之畔南侧的北寺双塔,是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建设中仿建的,正对着对岸的古景点遗址。

当地的老一辈人讲,当初建造这对双塔的原因是为了保护一对慈善老夫妻的坟墓。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乡村,一条小河沿村缓缓流过。临河住着一户人家,老夫妻俩开了一家小小的豆腐坊,以卖豆腐维持生计。这对勤劳的老夫妻夜以继日地苦心经营,日子还算勉强过得去,他们在简单平淡的生活中感到心满意足。

有一天,小村里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和尚,他打算在这里建一座寺院。和尚背着一只黄布袋,不停地敲着木鱼,每天从东村走到西村,挨家挨户地化缘捐助,可是却没有一户人家愿意布施。这天,和尚拿了一本“化缘簿”来到了老夫妻俩开的豆腐坊,走到老人跟前,恳切地说:“好心肠的老人家,请施主在化缘簿上开个号吧。”老人仔细一看,可犯了难。在化缘簿上起个头,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小事啊!要是写得少了,那和尚化起缘来只怕会更加困难;可要是多写点呢,自己做小本生意的又拿不出来。两位老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实在感到很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老两口就认认真真地商量了起来:“我们俩都已经老了,在有生之年应该多做些善事,这才是积德造福啊!”于是,夫妻俩把仅有的一点积蓄全都拿了出来,在化缘簿里开了一个头。老和尚被夫妻俩的善举感动了,双手合十,向两位老人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道:“阿弥陀佛,善有善报。两位施主如此乐善好施,菩萨一定会赐福给你们的,不知两位老善人有什么心愿?”老人双手合十还礼,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说:“谢谢大师父!我们俩无儿无女,也没啥好牵挂的,只是有一事相托,等我俩百年之后,请把我们俩葬在人踩不着、牲畜踏不到的地方,不知此事可否圆梦?”“贫僧记下了,阿弥陀佛!”老和尚说完后就向老夫妻辞别。

每天深夜,老两口和往常一样忙忙碌碌地磨豆腐。有一天,妻子总觉得屋子里的那口大水缸有点晃动,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累得看花了眼,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揉了揉眼睛,再仔细一看:呀,不得了,大水缸真的在动!妻子赶紧喊来丈夫,把水缸移动一下,换个位置摆放得稳当些。可哪里晓得,大水缸移来移去换了好几处地方,却总是摆放不平。丈夫说:“我们索性把水缸搬开吧!”两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口缸移开,准备把原先垫在底下的那块青石板撬起来,把地填填平整。却没想到,这青石板一撬开,只觉得眼前一片金光闪闪,锃亮锃亮,十分耀眼。

两人定睛一看,哇,了不得!青石板下面是一只地窖,里面满满的全是金银财宝。两位老人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又是高兴又是犯愁:这下该怎么办才好呢?夫妻俩又商量了起来。妻子说:“我们俩要这么多金银财宝有什么用呢?还是捐给那位化缘的出家人去兴建佛寺吧!”丈夫点了点头,赞同妻子的说法:“好!”老两口同时发出了善意的笑声。

于是,两位老人就把地窖里大部分的金银财宝捐助给了那座将要建造的寺院,把余下来的部分送给了乡里那些缺吃少穿的穷苦人。老两口把这些钱财全部都送完后,感到浑身轻松,还是夜以继日地干着自己的老本行——磨豆腐,继续过着平淡却快乐的生活。

没过几年,一座占地好几十亩的寺院终于落成了。为了感谢这对积德送银的善良老夫妻,老和尚把这座寺院取名为“德藏寺”。

又过了好多年,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德藏寺住持按照老人家生前的遗愿,将他俩分别葬在山门口的两旁,并且在他们的墓基上建造了两尊佛塔,题名“宝兴塔”,这便是后来大家所熟悉的“北寺双塔”。

2024-08-23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83458.html 1 3 北寺双塔的由来 /enpproperty-->